ETtoday寵物雲

幫牠還是害牠? 如何拯救都市中的落巢雛鳥與受傷鳥類

▲台北野鳥救傷中心,台北鳥會,野鳥,鳥類,鳥,傷鳥。(圖/記者蔡紹堅攝) 

▲台北市野鳥學會的「野鳥救傷中心」,本著「野鳥救傷,不是要干預自然」的理念,25年來拯救無數鳥類。(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林書荷/專題報導

你是否曾經在路上看過受傷的小鳥?或是看見牠們走路一跛一跛的樣子而心生憐憫?每年4到8月,大部份的鳥兒開始孕育下一代,雛鳥年紀小,只能在巢中等待親鳥餵食,年紀稍長的幼鳥則開始學習飛行和覓食。幼鳥就像人類小孩學走路一般跌跌撞撞,只能在樹枝間短距離地跳飛,難免發生掉落地面的意外。雛鳥有時也可能不小心落巢。台北市野鳥學會於1992年成立「野鳥救傷中心」,本著「野鳥救傷,不是要干預自然」的理念,25年來拯救無數鳥類,讓牠們得以康復、回歸棲息地。

許多民眾遇到落巢鳥時,不清楚什麼情況下該幫忙、何時又不該插手。野鳥救傷中心呼籲大眾不要隨便撿拾幼鳥。看到幼鳥落巢時,先查看四周是否有親鳥或鳥巢在樹上,再觀察幼鳥的健康狀態,若附近不是大馬路、沒有野貓和野狗,就不需擔心。幼鳥離巢後就獨立了,會自行覓食,因此別隨意將牠們帶回家飼養,否則長大後會不適應野外的生活。野鳥救傷中心的終極目標是「讓鳥兒重回大自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伸出援手前,先了解牠

▲▼ 台北市野鳥學會,台北鳥會,野鳥救援。(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遇到傷病野鳥時,民眾可遵循索引判斷情況。(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那麼,何時該幫助落巢雛鳥與受傷小鳥呢?答案是當牠們有「明顯的傷勢」時,例如骨折或流血。若民眾遇到傷病鳥,首先應檢視鳥的外觀和生命跡象,再打電話與野鳥救傷中心確認救援程序。另外,許多虛弱的鳥無法自行喝水,為避免脫水,可將牙籤尖端切除並用它沾點水,從嘴尖滴下,讓鳥兒自行吞入。切勿將水滴到鼻孔或強迫灌注,休克或嘔吐的鳥也不適用此方法。

骨折
鳥類骨折時,能觀察到的部位大多位於翅膀或腳,例如翅膀呈現不正常的姿態。這時候應先行止血、將雙翅或雙腳放至正常功能位置後,以毛巾將身體整個包覆後送醫。固定翅膀和腳是為了避免掙扎而加重傷勢。

流血
鳥類流血時,受傷部位可能有異物,切勿輕易移除,以免失血過多。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於傷部直接加壓止血,放開後以優碘輕敷消毒,再用乾淨的布包紮送醫。傷部若在雙翅,就以上述骨折的處理方式包裹固定。

淋濕
小型鳥類如果羽毛淋濕了,身體非常容易失溫。處理方式是用乾毛巾或吹風機將全身羽毛擦乾或吹乾,再讓牠們用「暖暖包」維持舒適的溫度。

▼ 當鳥兒有明顯的傷勢時,人類才該伸出援手,否則別隨意將牠們帶回家。圖為黑冠麻鷺雛鳥。(圖/翻攝自臉書/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 台北市野鳥學會,台北鳥會,野鳥救援。(圖/翻攝自臉書/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如何替鳥兒製作一個「運送救護箱」?

當民眾完成上述的緊急處理方式後,將小鳥放置於一個大小適中、溫暖舒適、安全陰暗的紙箱中,盡快送往野鳥救傷中心。鳥兒最好是占箱子的2/3。紙箱可將牠們的視覺與外界隔離,降低驚嚇程度。首先,在箱子底部放置墊襯物,使空間變得溫暖。頭部垂下、羽毛蓬鬆的傷病鳥或羽毛尚未長齊的雛鳥特別需要溫暖。接著,在墊襯下方放置暖暖包,墊布至少需有3條毛巾的厚度,才能將暖暖包與鳥兒保持安全距離,避免過熱受傷。最後,在箱面戳幾個小洞使空氣流通。

民眾通報拾獲鳥兒時,最重要的資訊是拾獲人、時間與地點。救傷中心有一套完善的作業流程。通常為,檢視鳥隻狀況、填寫傷病鳥病歷記錄單、送往獸醫院診療、聯絡救護義工接鳥回家照護、救傷義工定時回診和報告狀況、確認鳥隻健康評估與野放前工作、到中心申辦登記,最後野放。

▼ 紙箱可將鳥兒的視覺與外界隔離,降低驚嚇程度。(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 台北市野鳥學會,台北鳥會,野鳥救援。(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都市中的鳥類─ 屏障不見了、保護變少了

當幼鳥跌落時,親鳥通常會在附近以聲音引導,鼓勵牠們返回高處。在原始森林中,幼鳥失足時會先掉落至中層的樹枝。然而,都市中的樹木經過修剪,幼鳥會直接從樹梢掉到地面,過程中可能受重傷、變成野貓野狗的食物,或是被人拾獲。台北鳥會發現落難小鳥時就會出動救援,有時爬梯子把牠們送回家,有時用自製的伸縮棍將牠們送回較高的樹上,又或者把牠們帶回中心救治。台北鳥會教育推廣副組長呂佳璣表示,小鳥在救傷中心都是短暫停留,中心的人員不能對牠們賦予太多感情,通常只有照顧時才會觸碰。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小鳥太依賴人,在野放後對牠們造成二度傷害。

▼ 生活在都市的鳥兒少了自然的屏障保護,更容易受傷。(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

▲台北野鳥救傷中心,台北鳥會,野鳥,鳥類,鳥,傷鳥。(圖/記者蔡紹堅攝)

▲台北野鳥救傷中心,台北鳥會,野鳥,鳥類,鳥,傷鳥。(圖/記者蔡紹堅攝) 

有些民眾撿到野鳥會帶回家飼養,但發現越養越不健康,最後才送到鳥會。雖然鳥會不鼓勵這類行為,但無奈野鳥健康狀況已經不好,只好接受。台北鳥會曾在臉書分享一隻被民眾「養壞」而送到救傷中心的白頭翁。收到這樣的鳥兒是每個義工的惡夢,不僅要花更多心力拯救,牠們的死亡率還相當高。有些人因為好奇或一時興起而養了野鳥,卻沒有對這些生命負起責任,讓牠們忍受在死亡邊緣掙扎的痛苦。另一方面,人們也應該照顧好已經被馴養、人工繁殖的「寵物鳥」,因為牠們早已習慣有人類的生活,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將牠們棄養或放生均是殘忍的行為。

▼ 若決定飼養寵物鳥,就該尊重牠的生命,負責到底。(圖/記者蔡紹堅攝)

▲台北野鳥救傷中心,台北鳥會,野鳥,鳥類,鳥,傷鳥。(圖/記者蔡紹堅攝)

與鳥類爭地實在不得已?落實環境保育教育才是長遠道路

人類活動對鳥類生態造成巨大的影響,都市發展侵蝕著牠們的棲息地。台北鳥會就曾處理過許多被捕鼠器黏傷的鳥,像是麻雀、白頭翁和紫嘯鶇,最短也得處理兩個小時。台北鳥會認為,「救護野鳥即是救環境」,野生鳥類在自然環境中需要面對生存的競爭與威脅,還要抵禦人類的干擾,實在非常辛苦。台北鳥會將目光放遠,希望透過落實保育教育、經營生態永續的自然公園和保護區,為台灣鳥類建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牠害我感冒,3天不想餵!台北野鳥悲鳴:小樹鵲死前身體扭曲

►►「復元的羽翼、異地生根」 台北鳥會25年的啁啾日常

▼ 民眾可以認識生活在周遭環境的鳥類。(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 台北市野鳥學會,台北鳥會,野鳥救援。(圖/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飛翔吧!鳥兒(影片取自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關鍵字: 鳥類雛鳥幼鳥台北市野鳥學會台北鳥會網新專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