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桃園新屋遛狗時,路過農田邊看見路上撒了許多有毒穀物。(圖/網友授權提供,下同)
實習記者郭婕/採訪報導
又到了稻子成熟的季節,每每在採收前,農民最怕遇上鳥類來吃「霸王餐」。桃園新屋一位民眾日前遛狗時經過一片稻田,遇到一名婦人提醒,「千萬別讓狗狗舔到地上撒的穀子。」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穀物是用來毒鳥的,讓他聽了十分痛心,「人類啊,究竟要自私到什麼程度?」
原來,每次到了稻子收割前,農民怕心血白費,就在路邊撒上有毒的穀子,得以讓這些鳥類消失。該民眾在遛狗時碰上一名婦人提醒,「千萬別讓狗狗舔到地上撒的毒穀子」,看著整路的無辜麻雀吃著毒稻,他便牽著狗狗一路努力趕鳥,但怎麼趕也趕不完,心裡不禁難過道,「如果為了吃飯要犧牲那麼多小生命,人類啊,究竟要自私到什麼程度?」
先前嘉義水上鄉也有農地欲以有毒穀物殺害鳥類,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對此表示,這樣以毒物獵捕一般野生動物的做法,涉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將處以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以下罰鍰;若致保育類野生動物死亡,將處6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罰金20萬以上100萬元以下。
▲改善鳥害的方式有很多種,「毒殺」絕對不是最好的。
「毒鳥」這個做法,起源於經濟起飛的民國60至70年代,當時農業單位尚無生態平衡的觀念,加上化學農藥普及,當時的政策教導農民將害鳥當害蟲來防治,用稻穀浸泡農業來毒殺,簡單又有效,而這個做法現在顯然已不合適,卻仍有農民依循這個「古法」。
對此,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於臉書成立「毒鳥回報社團」,社團管理員收到資訊後,便會通報事發地的鄉鎮區公所農業課,由相關單位前往處理。
「鳥害」對農民來說確實是一大難題,鳥類對於驅趕的技倆是有學習能力的,目前除了搭網室,幾乎沒有一種方式可以確保永久有效。「毒殺」是對環境傷害最大的做法,毒物會透過食物鏈傳遞,以致上層消費者中毒死亡;對於繁殖快速的小型鳥、鼠類來說,若沒了天敵來控制數量,鼠害與鳥害的情形反而更加嚴重,久了就成了惡性循環。(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https://goo.gl/MyKwZB)
▼更多精彩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