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動物因人類發展無家可歸 可是又有「對」的地方嗎?

▲《牠鄉何處》系列專題05:可是又有對的地方嗎?。(圖/翻攝自wikimedia、pexels.com)

▲地理學家說,我們對動物的差別待遇,只因牠出現在「錯」的地方,可是又有「對」的地方嗎?(圖/pexels.com

動物當代思潮/黃宗潔主講

為什麼我們對出現在城市中的動物,會有這麼迥異的態度?被我們用各種理由納入/不被納入城市空間的這些動物,到底有無辦法歸納出一個原則?到底怎樣就叫「越界」了呢?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歸納出一個通則,因為我們看待牠們的態度,確實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

所以同一種生物例如灰鴿,在有些城市的觀光景點,把牠當成浪漫的象徵,但有時又被當成「有翅膀的老鼠」。地理學家Colin Jerolmack認為,此種態度的差別,是人們對於自然與文化界限的「想像地理」改變了。換言之,灰鴿只是出現在「錯誤」的地方罷了

關鍵問題在於,又有所謂「對」的地方嗎?

香港在一般人想像中,是人口密度高、適合去瞎拚的城市空間,可是香港的動物問題,不像我們的流浪貓狗,他們還有流浪豬跟流浪牛。流浪牛是以前農民廢耕後留下來的,牠們跟當地民眾有情感連結,因此有些團體願意照顧。問題是牛在馬路上被撞死,就被當成妨礙公共安全,加上香港為了開發,也會覺得牛很礙事。

下面這則新聞中,香港政府甚至半夜裡綁架小牛去結紮:
梅窩現時有約30隻黃牛,當中只餘下小梅未絕育,豈料居民在6月底發現小梅突然有耳牌(805),追問下始得知漁護署偷偷為牠打了絕育針,令到梅窩所有牛均已絕育。Simon對本報說:「我們本來想留下小梅未絕育,將來如有外來公黃牛來到,便可以再生下一代,為梅窩延續黃牛,但現在已絕望了。


▲香港政府為了開發半夜綁架小牛,與當地居民有感情的梅窩牛,未來延續已無望。(圖/梅窩牛牛都哪裡去了?)

也就是動物甚至不用「闖入」什麼特殊的空間,牠只是好好地待在自己本來的地方,也會因為人類發展的腳步,而讓牠們還是不得其所。但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除非我們把動物都逼到滅絕為止,否則只要牠們還是存在,共享空間就會是必然的事實。

但很多人聽到「共享空間」這樣的詞就會很不舒服,認為「這地方是我的,我為什麼要共享?動物不應該待在這裡,牠們就是必須移除出去。」

撇開每個人不同的標準,我們需要去還原「動物為什麼在這裡」的脈絡。

例如香港還有猴子的問題,陳嘉銘在〈香港,就是欠了「動物史」〉一文中,曾以水塘公園一帶馬騮引起的爭議之例,指出動物史書寫在香港長期被忽視的狀況及重要性。如今惹人厭惡、被認為到處生事並破壞環境的馬騮,原是殖民政府引入作為「生物治理」,用以減少有毒植物馬錢子落入水塘汙染食水對人體造成危害的結果。

▲《牠鄉何處》系列專題05:可是又有對的地方嗎?。(圖/翻攝自wikimedia、pexels.com)
▲為了生物防治被政府引進的猴子,如今在香港水塘公園卻惹人嫌惡。(圖/wikimedia

包子逸的〈鴿子〉一文,描述美國地鐵底下一群很特殊的鴿子,牠們住在很詭異的地方,一輩子看不到天空:
牠們的家距離地球表面有一段難以飛過的距離,紅色1號線特別的深,人必須先搭乘電梯,再穿越C線地鐵,沿著樓梯往下走個兩層,才能來到最下面的1號線月台,而隧道往北要到兩百街左右,往南要到一百二十五街左右,才能來到比較接近地表的地鐵站。但是,宛如怪獸般呼嘯而過的地鐵每三分鐘就要輾過隧道一次,如果這些地下鴿子家族真的想過要投奔天空,這幾十條街的飛行路線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牠們所體驗到的風速,不但方向固定,而且定時定量。牠們所看到的光線,也許是某個旅客身上金屬首飾的折射,也許是隧道和車頭流洩出來的光,但從來不是來自遙遠星球的光芒。

▲《牠鄉何處》系列專題05:可是又有對的地方嗎?。(圖/翻攝自wikimedia、pexels.com)
▲不僅地鐵站,鴿子也出現在美國、英國的地鐵車廂裡,不知牠們從何處來。(圖/wikimedia

這麼不利居住、食物很匱乏的空間,怎麼會有鴿子住在這裡?我們可能不知第一隻鴿子怎麼來的,可是有辦法知道牠們是怎麼活下來的。看似不可思議的地鐵鴿群背後,訴說的正是一段人與鴿子的歷史,Steve Hinchliffe這麼說:
牠們(按:指街鴿)是喜愛與餵養鴿群的長期社會史產物。……經過好幾代選擇性的培育,產生了更為友善、較不畏懼人類,對空間的適應也更優於祖先的家鴿……逃離鴿籠,以街道為家的家鴿,發現牠們不僅擁有與生俱來的方向感,更有後天養成的能力,可以記得所見地標的微小細節。因此,街鴿有能力解決野鴿未曾遇過的問題。

這段人與鴿子的互動史,不見得可以改變當代社會中的人鴿衝突,但至少對這些被視為與人「爭地」的動物處境而言,長期遭到遺忘的歷史脈絡仍有必要被還原。

我們當然無法天真的以為,脈絡還原了,就可以解決人跟動物的衝突,可是還原之後我們才能了解,牠們為何在這裡?背後都是有脈絡的。那麼今天看待城市跟自然的關係時,就不見得只能是你死我活這樣的衝突關係,或許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擇。(待續)

★本文由「動物當代思潮」提供,詳細精彩內容,請看《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鍵字: 牠鄉何處動物當代思潮黃宗潔灰鴿流浪豬流浪牛共享空間動物猴子鴿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寵物動物熱門新聞

女看球賽 腿上突然多出一隻虎斑貓

奇美博物館圓頂天使「驚見鳥兒築巢」

大S生前茹素10多年 為幫愛犬祈福

惡霸犬想陪產遭拒 孕婦追出來找

歐告陪小孩玩 晚上直接斷電軟爛

網購樹苗發現「偷渡蛙」 霸氣收編

驚險逃洛杉磯野火 男返家發現238公斤大熊

12歲貓奶奶躺奴才腿「蓋章認證」

睡夢中鼠鼠枕邊爬 開趴弄掉手機

洗臉一半 仙氣貓搭坐騎直挺巡視

1貓1房正夯!超豪華貓旅館 有景觀、香氛和貓專屬音樂

大S願為愛犬吃素 感謝啟發生命

帶狗回老家 阿嬤怕狗餓到

日「抓蟑螂神器」絕不弄髒雙手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