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中原大學學生所扮演的蛋雞人偶聚集農委會大門口,要求解放籠子雞!(圖/記者邱美婉攝)
記者邱美婉/台北報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由中原大學學生所扮演的蛋雞人偶16日上午9點半聚集農委會大門口,為每年約3千萬隻終身囚禁在「格子籠」中的產蛋母雞陳情,要求制訂「動物福利雞蛋」生產政策 及輔導農民轉型計畫,減少蛋雞所遭受的不當對待與壓迫,輔導蛋農轉型並避免蛋價遭受少數蛋商的操控!
現場參與陳情的學生,舉著「解放蛋雞—支持動物福利雞蛋」、「19世紀解放黑奴,21世紀解放蛋雞」、「牠是生命,不是產蛋機器」等的標語,幾位同學扮演終身被囚禁在格子籠中的產蛋母雞,與在籠外的自由放牧雞大聲合唱改編自張惠妹的歌「我要快樂」為雞發聲!
▲同學們改編張惠妹的歌「我要快樂」為雞發聲!(圖/記者邱美婉攝)
台灣目前普遍的格子籠蛋雞飼養系統,是將產蛋母雞囚禁於窄小的籠中,為避免雞隻打鬥互啄導致傷亡損失,母雞的前喙從小就被剪除;密集籠養增加蛋雞啄毛、啄肛、脫肛、骨頭斷裂、熱緊迫或窒息等機會與頻率。蛋雞缺乏運動容易生病、癱瘓、骨折或死亡。
業者為了預防雞群因緊迫而生病、產蛋率下降,往往必須投藥或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當產蛋率下降,人們更常採用強迫斷食的方法,不讓雞進食以加速代謝,讓母雞可以快速換羽,以延長產蛋周期。研究會強調:動物過的好不好,絕對影響畜產品質與健康!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歐盟於2000年制定廢除格子籠政策後,便開始積極研擬各項配套措施、輔導農民轉型,澳洲、紐西蘭、美國與加拿大等國政府部門及產業團體,也都陸續開始立法或檢討如何逐步廢除格子籠。台灣在各界的努力推動下,今(2014)年初農委會終於公布了「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供有意轉型的農民參酌。但後續推廣政策與輔導轉型計畫並不明朗。目前全台屬於放牧、平飼、豐富籠等三種友善系統的蛋農僅有18家,只占全國蛋雞場 1,716家的1%。換句話說,99%都還是格子籠業者。
▲母雞被密集飼養在格子籠內,終身只能從籠子空隙伸出脖子進食及產蛋。因為擔心身心不健康的母雞生病,農場只好在飼料裡添加各種抗生素預防疾病發生。(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自然放牧」(free range)飼養系統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讓雞可自由進出,到果園或農地覓食、洗砂浴、奔跑,滿足自然行為與需求。(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解放格子籠蛋雞」活動呼籲農委會更應明確訂定友善蛋雞飼養逐年提高的比例,透過技術輔導、廢籠補貼、農民貸款等具體措施,鼓勵現有蛋農轉型加入「動物福利雞蛋」生產行列,以具體措施逐年提高台灣「動物福利雞蛋」比例,讓消費者可以選擇善待動物與環境的畜產品,讓人與動物與環境創造多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