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是金門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珍貴野生動物。(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下同)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以後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可以再看到2隻水獺新成員了!最近在台灣動物區水獺專屬的戶外活動場,總是看不到歐亞水獺們的蹤影,現在苦守秘密多時的保育員,總算能向大家宣布園區的喜訊,那就是歐亞水獺「金莎」在今年大年初一中午過後到初二凌晨,順利產下2隻寶寶,相信牠們很快就能跟民眾見面。
因為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臺北市立動物園在2014年4月2日,接到金門國家公園人員從古寧頭搭機轉送而來的一對歐亞水獺兄弟寶寶,同年6月18日又接到金門縣政府轉送1隻年幼的雌性歐亞水獺寶寶,經民眾票選分別命名為「大金」、「小金」和「金莎」。
▲歐亞水獺「小金」和「金莎」配對成功。(左-小金、右-金莎)
去年滿3歲的水獺們都已成年,為了發展域外安全族群以延續個體數及基因多樣性,動物園的保育員們便展開「我愛紅娘」任務,也順利讓「小金」和「金莎」配對成功;此外,動物園這次首度成功繁殖歐亞水獺,也為歐亞水獺的整合保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對歐亞水獺保育工作團隊是一大鼓勵。
歐亞水獺的育幼方式和小爪水獺完全不同,公水獺並不會協助育幼,所以目前「金莎」正在獨立育幼中,也由於這是她第一次當媽媽,而育嬰房就在歐亞水獺的活動場旁,因此白天並不會看到正在照顧寶寶的「金莎」出來覓食。園區表示,「她自己很認真地照顧幼仔,目前寶寶都已經張開眼睛、也開始準備探索環境。」
▲間隔約12小時,第二隻寶寶順利誕生!(標註紅圈處)
▲「金莎」為第2隻誕生的寶寶清理身體,並將胎盤吃掉。
此外,金莎在育幼期間個性變得非常敏感,動物園也特別呼籲民眾,經過歐亞水獺的戶外活動場時請務必降低音量,盡量減少干擾,讓「金莎」可以安安心心地照顧小寶寶。幸運的話,再隔一段時間,您說不定就有機會看到水獺寶寶搖搖晃晃踏出巢箱的步伐。
*歐亞水獺小檔案
分類:哺乳綱 食肉目 貂科 水獺屬
分布:原分布於臺灣全島沿海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溪流附近,
臺灣本島早已無其蹤跡,目前僅金門地區有小族群紀錄。
形態:軀幹長60-80公分,尾長35-40公分,頭短而寬,與頸部不
易分辨;口周圍具長腮鬚,軀體圓長;四肢短,每肢五趾,指間均有蹼膜;體披兩層毛,內層毛密度極高,目的是防水及增加保暖功能。歐亞水獺具有腺體,被認為和資源防禦及繁殖交配的訊息溝通有關。
棲地:屬半水棲肉食動物,水陸域環境必須同時具備,才能生存。白天或夜晚皆可見其活動,但以夜間為主,棲息於溪流、濕地、水塘等環境,善泳好潛游動迅速,領域範圍大。
食性:以魚蝦蛙等水生生物為主食,經常在水質好、少污染、少干擾、食物豐富的水陸交界地帶出沒。
生殖:懷孕期約六、七十日,一胎通常生2-3隻幼獸。
更多精采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