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蛇遇到人類時,比起主動追擊,牠們更想離人越遠越好。圖為赤尾青竹絲。(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林韋辰/綜合報導
蛇類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動物,大多數的人會懼怕牠們的原因,總是認為牠們有牙有毒、其貌不揚、具備邪惡的力量,或是覺得牠們會侵入我們的居住環境。動物園今天(21日)要來洗刷人類對蛇的壞印象,教導大家把握2重點,清楚知道蛇的食物來源,以及「避免」牠們會出沒的地方,這樣下來就可與美麗又恐怖的蛇蛇好好共存,保持尊重大自然的生命態度。
動物園說,「即便每年因為車禍而死亡的人數,遠遠高過被蛇咬傷的次數,卻比起害怕蛇的人來說,害怕車子的人卻顯然少了很多。」至於怕蛇的人,永遠都希望蛇離自己越遠越好,但究竟要怎麼做呢?園方表示,「要知道蛇是屬於爬蟲類動物,牠們需要依靠環境來維持自己的體溫,當溫度下降時,蛇的活動利就會下降,但台灣的冬天沒有冷到讓大部分的蛇冬眠,因此要避免在天氣暖活的時候,前往蛇類會出沒的地方,就是最簡單避免遇到蛇的方法。」
▲當氣溫下降時,蛇的活動力就會下降。圖為雨傘節。
如何知道蛇會在哪裡出沒?園方表示,蛇跟我們不一樣,不需要每一天都為自己的下一餐在哪裡而傷透腦筋,牠們緩慢的新陳代謝,讓牠們吃一餐就可以維持很久的時間,所以避免在蛇想要吃的食物附近出沒,就變得很重要。「像是避免在雨天毫無準備就前往青蛙很多的地區,或是保持居家的乾淨衛生,減少老鼠在居家附近出現,都是避免蛇進到居家環境中最好的方法。」
▲在野外活動時,可以準備木棍或竹桿打草驚蛇。圖為龜殼花。
了解蛇容易出現的地方及其原因之後,就不難理解減少居家附近老鼠和青蛙的生活環境,就等於減少蛇在家裡出現的機率,雖然也有人說蛇會為了取暖而進入到住家中,但比起人類的住屋,牠們通常更喜歡躲藏在野外的環境。園方說,「進入住家的蛇類,多半還是為了捕食在人類四周出沒的老鼠,以臺北地區為例,前五名居家附近常見蛇類,依序是龜殼花、紅斑蛇、大頭蛇、南蛇、臭青公,其中有四種會捕抓老鼠,而這五種蛇當中,更只有龜殼花屬於毒蛇。」
▲進入住家的蛇類,更多是為了捕食在人類四周出沒的老鼠。圖為臭青公。
如果在家裡遇到蛇時,千萬不要驚慌,趕緊聯絡各縣市的動物保護處,請專業人員前往幫忙!動物園提醒,「如果在野外活動時,可以準備木棍以便打草驚蛇,臺灣蛇類的攻擊性很低,因此蛇遇到人類時,比起主動追擊,牠們更想趕緊離開人越遠越好。」最後動物園呼籲大家,「只要保持尊重自然萬物的態度,留意彼此之間的距離,不逗弄、不捕抓,就是最好的辦法,也讓牠們幫忙控制環境中老鼠的數量,才是跟大自然美麗的蛇類共存最好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芭比娃娃變光頭!阿母PO「兇手汪」求救:兒子明天看到會崩潰
►差點變羊肉爐!「短腿黑羊」獲救4個月變圓潤 天天跟狗混一起
► 嫌髒不要養!1年後阿公「大腿給狗坐」 媽傻:牠三週沒洗澡耶
更多精采影片:
延伸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