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內有些動物出生時,會出現「印痕行為」,把第一個看到會動的東西當成媽媽。(影/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實習記者李承貞/綜合報導
一般來說都是「母雞帶小雞」,台北市立動物園內卻出現「保育員帶小雞」的景象,只要保育員潘秀娥(簡稱:阿潘)出現在兒童動物區裡的5隻小雞面前,毛孩子們便迫不及待的循著聲音奔向阿潘。專家分析,這個現象通常發生在早熟性鳥類身上,也就是「印痕行為」。
▲▼小雞們把保育員潘秀娥當作媽媽。(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兒童動物區去年用孵蛋器孵出5隻小雞,這些小雞破殼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保育員阿潘,雖然小雞現在都已經長大,但每天只要她推著手推車出現,牠們總會遠遠循聲奔向阿潘,走到哪跟到哪。這個狀況並非偶然,在2007年誕生的馬來熊「熊妹」,由於媽媽前兩胎育幼都不順利,因此出生當天,獸醫師就將眼睛還沒張開的「小熊妹」送到兒童動物區,讓育幼經驗豐富的她進行人工哺育。
▲▼阿潘曾經養過非常多被動物媽媽棄養或出生後媽媽不幸死亡的動物寶寶長大。(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小熊妹10個月大時離開阿潘身邊,搬到熱帶雨林區展開獨立的生活,爬樹、上棲架四處探索。在2歲的某一天,小熊妹跑到樹上休息,時間到了卻遲遲不下樹,保育員從傍晚5點呼喚到6點,小熊妹也完全無動於衷。眼看天就要黑了,只好出動1年多不見的阿潘,特別到雨林區嘗試呼喚樹上的毛孩子,果然小熊妹並沒有忘記「媽媽」,立刻從樹上下來。
園方表示,這就是所謂的「印痕行為」,被發現並深入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早熟性鳥類,但在動物園裡,除了雞、鴨、鵝等鳥類,類似且相對明顯的情況,也曾發生在一些哺乳動物身上。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勞倫茲」長期研究雁鴨和鵝特殊的行為模式,由於生物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通常是媽媽,所以個體剛破殼而出時,會把看到「第一個會動的東西」當成媽媽,還有把第一次聽到的聲音當成媽媽的聲音,進而得到母親的保護。
【你可能也想看】
► 薩摩耶猛掉毛...飼主巧思織成毛帽 紡紗工序曝光還可做成羽絨被
►刮刮樂6000元全貢龜!她PO狗照「求包養」 網細看笑:懂做家務嗎
▼更多精彩影音:
【你可能有興趣】
★益菌寵物尿布墊,極速吸收不回滲,狗狗腳部好乾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