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喬詅/專訪報導
「被狗狗相信的感覺,是身為獸醫最幸福的瞬間。」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長潘又瑄面對鏡頭時,就像個緊張的小女生,但一說起最熱愛的動物,又能從談吐裡感受到身為獸醫的專業與細心。她曾經遇過一隻頭骨碎裂的幼犬,在治療下努力撐過難關,從1公斤的小小狗,長成15公斤的活潑毛孩,如重生般的畫面讓她感動至今,也期許自己保持著當初的感動,讓東森廣場分院成為一間讓飼主們信賴、安心的存在。
▲潘又瑄院長從小就希望能保護小動物。(圖/記者周宸亘攝)
現年28歲的潘又瑄醫師,至今看診過的動物雖無法計算,但平日至少會看10~12個診。說起讓她踏入獸醫一職的原因,潘醫師分享,其實她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在看見路邊受傷的小生命時,總是會想該如何幫助牠,後來領悟到,「成為獸醫」是幫助動物最直接的方式,便一腳踏進獸醫學院,經歷了讀書、實習最後順利從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畢業,成為專業獸醫師。
▲潘又瑄的第一個病例就是熟識的狗狗。(圖/記者周宸亘攝)
從小立志救援受傷動物 勇敢踏入獸醫一途不後悔
談及自己的「第一個病例」,潘又瑄分享道,她主治的對象是親戚家的狗狗,牠因為椎間盤的問題,當天就是「五級癱瘓」,須找地方掃電腦斷層並進行手術,當時自己的經驗還不是很足夠,也不可能自己操作這項手術,所以需要努力聯絡很多醫院一起合作,在進行後續的復健也要和其他醫師學習。
潘又瑄說,「在這過程其實也是在一邊學習、一邊治療,去學習怎麼當一位醫師。」並用主人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想想如果自己是飼主會在意哪些事,「因為我也算是半個飼主,所以也比較能了解兩方的看法,然後從中去想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潘又瑄也坦言,成為獸醫後多多少少會遇過一些挫折,像是碰到特殊病例難以處理,用了治療的藥物但反應不如預期,可能副作用比期望的主要的作用還要大,或是做了所有用藥與治療的嘗試後,病患仍沒有好轉,以及受到飼主質疑時,都是成為獸醫會遇到的難關,但就算心裡感到很挫折,仍要鼓起勇氣站起來,「找出更多方法嘗試,試著讓病情做出一些改變。」
▲潘又瑄遇過一隻將高壓氧當作廁所的逗趣狗狗。(圖/記者周宸亘攝)
不過,從醫之路也會有一些可愛的回憶。潘又瑄笑說,自己常常替動物打預防針時,大多數的毛孩都會很躁動,這時牠們的主人就會在一旁喊道,「在動的話要醫師再打一針喔」、「再動的話就再加一針」,彷彿像在對小孩說「如果再動的話要叫警察把你抓走!」讓她覺得逗趣又可愛。
回憶起自己遇過最逗趣的毛小孩,潘又瑄滿臉笑意地說道,之前她遇過一隻因為神經系統有問題,需要使用高壓氧促進神經癒合的毛孩,這隻狗狗每個禮拜都會回診做高壓氧,但每次都會在操作艙裡「解放」。「牠只要進去高壓氧,就一定會大個3、4次,似乎把一個禮拜的量都大在裡面」,讓媽媽也忍不住無奈地說,「牠好像把那邊當廁所」,因為狗狗平常散步也不會定點大便,似乎已經認定了操作艙就是牠的「馬桶」。
碎裂幼犬差點安樂死 她決定救見證生命奇蹟
談及自己最為感動的病例,潘又瑄想起了去年曾遇見一隻重傷幼犬,「牠是隻被大狗咬傷,頭骨都已經碎裂的幼年狗狗,當時送到醫院時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反應,只剩呼吸和微弱心跳,救援者其實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救牠。」她坦言,在這個情況,醫師團隊會考慮是要安樂還是要救下去,「我們當時很常討論,每天做很多檢驗去確認,狗狗能否繼續救,繼續救會不會讓牠更痛苦」。
神奇的是,在決定繼續治療後,這隻堅強的小狗狗病況越來越好轉,「我們接觸了快要1年時間,才從一個不太會動的小狗狗,逐漸慢慢成長,從1公斤到現在15公斤;從不太會動到現在已經可以和其他狗狗一樣行動,看不出來以前腦部受創過」。
潘又瑄感動地說,作為獸醫師最幸福的瞬間,就是看著狗狗從很糟的狀況一路好轉,直到健健康康地出院、回診,看著一條小生命經歷傷痛後努力康復重生,就會覺得很感動,還有看著原本害怕醫院的動物,在長久的治療與醫師的互動下,漸漸卸下心防,與她建立信賴感,「還會主動想找醫師玩,就會覺得蠻幸福的,有被狗狗信任的感覺。」
▲潘又瑄大學時期養了2隻貓咪。(圖/記者周宸亘攝)
美女獸醫師也是貓奴 結紮到健檢一手包辦
說起自己成為獸醫之路的「好戰友」,潘又瑄靦腆地介紹自家的2隻貓主子「Oliver」和「Oreo」。她笑說,自己在大學時,偶然從網路上看見有人撿到一窩剛出生的橘貓,萌萌的小臉蛋瞬間擄獲她的心,因此主動和原PO聯繫並認養了2隻小奶貓。
不過,要養小奶貓並非件易事,不僅要注意保暖,且2~3小時就得餵一次奶,非常考驗飼主的耐心和細心。潘又瑄也分享,當時牠們只有3天大,還沒睜開眼睛,連肚臍的臍帶都還沒掉,「但自己還在就學當中,還在念獸醫系,就必須將牠們帶去上課,因為小奶貓2~3小時就會肚子餓,必須進食,當時老師們和同學們也都很幫忙,會一起照顧這些剛出生的小動物。」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經歷,貓咪們從小就習慣和人類相處,牠們也比較能接受一些醫療的處置。
潘又瑄感性地說,Oliver和Oreo至今也已經6歲了,牠們也陪著自己走過獸醫系學生、實習生到真正成為醫生的過程,牠們的結紮、健檢都是由自己一手醫治,可說在成為獸醫的路上,少不了2隻喵星人的陪伴。
▲潘又瑄認為定期健檢能及早發現毛孩異狀。(圖/記者周宸亘攝)
毛孩不舒服難察覺 獸醫點出「每年健檢」最關鍵
毛孩不會說話,在身體出現疾病時,飼主往往難以察覺,到了發現狀況的時候,通常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潘又瑄也建議,若要早日發現毛孩的身體異狀,每年一次的定期健檢便相當重要,「因為數值比較不會騙人」。她補充,有時毛孩可能已經有哪裡不舒服,但牠可能會忍著不說,那醫師透過檢視毛孩的身體數值,觀察牠的血檢結果,看看毛孩紅白血球有沒有異常、或是肝腎指數有沒有異常,去判斷動物現在有沒有一些疾病的狀況。
「我們就是把牠當作你的家人,去觀察牠一些日常生活的行為,就可以找到一些小小須注意的地方。」潘又瑄補充,飼主也可以在平日觀察毛孩的精神、食慾,或排便排尿有沒有異常,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屬一樣,若是他們一天沒有吃飯,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或是一天沒有尿尿也會覺得不對勁,從一些日常的生活細節,去多多警惕毛孩的身體狀況。
如今,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作為「全國第一家寵物健診中心」,具備X光機、心電圖、超音波等千萬全新設備,讓毛孩不僅僅只是外觀的理學檢查,如檢視骨骼體溫、聽診、觸診等,還能透過胸腔X光,檢視心臟輪廓大小,有無肺部問題,還有心電圖進行心臟心律檢測,從內到外守護毛孩的身體健康。
▲潘又瑄認為透過日常觀察也能從中找出毛孩身體的異狀。(圖/記者周宸亘攝)
「只要還記得你的毛孩,那牠就不算真正離開」潘又瑄看待離別的生命哲學
與毛孩的離別,是每位飼主最艱難也無法避免的難題。潘又瑄也坦言,在陪伴飼主和毛孩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路時,不只飼主會崩潰,醫師本身也會很難受,「我們都是努力把毛孩當親人對待,嘗試各種(治療)方式,但最後還是無法成功。」
她回憶起相關場景,感傷說道,「通常我們在急救的時候,其實動物已經休克了,那我們就會馬上詢問飼主要不要急救。」飼主通常一開始都會說要急救,但看完過程後,就會覺得不忍心便放棄,便會問醫師「這樣急救會不會害牠很痛」,「這樣做是對的嗎是不是該放手」,或是「我不該停止,應該更積極把牠救回來」,其實這些都是比較沒有答案,又難以回答的問題。
談及身為獸醫如何面對毛毛病患的離開,潘又瑄說,她會開始回去檢視一次救治過程,從接觸病患開始有哪一部分是可以再做更多的,像是預防、接觸、診療、後續照護,若是對毛孩在每個階段都竭盡全力,但無法改變局面,那心裡也比較能去接受和調適。
若站在飼主的角度思考,潘又瑄說,「我覺得,只要你還記得你的動物,那牠就不算真正的離開」,她也建議飼主可以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今天是這隻動物的話,會不會死亡其實對牠也是個解脫的方式,「有時候解除痛苦,不一定是好好出院,而是生命到了一個盡頭。」
▲潘又瑄分享,透過觸摸耳朵、足墊可以判斷毛孩會不會冷。(圖/記者周宸亘攝)
冬天到了怎麼幫毛孩保暖? 觸摸耳朵、足墊很重要
全台寒流接踵襲來,各地氣溫驟降,對於如何幫毛孩保暖也成重要課題。潘又瑄分享道,若想知道毛孩需不需要保暖,可以透過摸摸牠的耳朵、足墊會不會很冰涼,或是看牠會不會蜷縮在角落,從而去判斷毛孩會不會冷。她也建議飼主平常在家時,窗戶不要太常整個打開,讓毛孩吹到冷風,有時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保暖衣物在毛孩身上。另外,對於貓咪的保暖方式,則可以準備一個紙箱,讓牠們能夠自然儲蓄熱能,也可以讓牠們感到安心。
潘又瑄也補充,對於毛孩的日常照護,其實要依品種去個別思考,像是短吻犬(如英國鬥牛犬、法國鬥牛犬、巴哥犬、波士頓梗犬等犬種),就需要對溫度控制特別注意,可能要特別常開冷氣、小心環境別太悶熱等等。至於像臘腸犬等腿比腳短的動物,就會建議飼主注意家具高度,像是沙發會不會太高,要不要幫毛孩準備寵物用台階等,針對不同的品種,有個別要去注意的眉眉角角。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具備千萬級醫療設備。(圖/記者周宸亘攝)
貓狗分流獨立診間 給毛孩最安心的醫療服務
一走進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黃黑相間的視覺設計,為貓狗特性設計的不同診間環境,連空間的氣味似乎也和其他醫院「不太一樣」。潘又瑄院長說,東森廣場分院的空間有使用讓寵物安心的噴霧,在住院區也有插電式的噴霧,讓寵物的心情能夠比較平靜一點。
此外,針對貓狗不同的性格,醫院裡也設計了不同形式的獨立診間,「像貓的話就比較不喜歡被打擾,那我們就會把牠獨立出一個空間,讓牠能夠在那邊候診,就會比較密閉安靜。」她也補充,貓咪的診間特別設計了2道門,「貓咪進去先有一道門,再進去才有貓咪的診間,而診間幾乎無對外的空間接觸,不會讓貓咪覺得很緊張,或是有地方可以逃跑,因為門也是做往內開、不能往外開的設計。」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為貓狗分別設計獨立診間。(圖/記者周宸亘攝)
針對狗狗的特性,潘又瑄則提到,若有些狗狗比較活潑喜歡交朋友,那牠們在大空間候診就比較能夠接受。可是若有些狗狗比較敏感,不喜歡和其他動物接觸,使用獨立診間就能讓牠們避免和外界接觸,可以讓牠們比較平靜,在檢查上也能看得更細節、清楚。且在診間的設計上,狗狗的診間是比較開放式的空間,若是小型犬可以上桌,大型犬的話也可以直接在地上檢查,針對不同體型都有相應的空間規劃。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針對貓狗性格不同進行分流。(圖/記者周宸亘攝)
慈愛動物醫院進駐複合型商場 毛孩候診不無聊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除了耗資上千萬元設有手術室、X光機、ICU重症病房、超音波、四級雷射等高級醫療設備,最特別的一點,是它與複合型商場結合,給予飼主一條龍的貼心服務。潘又瑄說,其實動物等待血檢的時間大約半小時,如果這段時間只是在候診區等候,對飼主、毛孩來說都很無聊,有時毛孩一多還可能有衝突發生,這時飼主就可以帶著狗狗,走到外圍的商場逛逛。
如果飼主候診時正好到了用餐時間,有全家、美食街可以挑選,若是醫生有一些關於毛孩照護的建議,像是要幫牠清耳朵、刷牙等等,也可以在東森寵物商品區裡直接選購,「讓飼主能善用時間,有什麼需求在這裡都能滿足。」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設有毛孩友善廁所。(圖/記者闕雁琳攝)
此外,院內還附設了「全台最美寵物友善廁所」,潘又瑄提到,若飼主本身想上廁所,平時帶動物出門時,很難把牠帶進小空間裡上洗手間,就會比較麻煩,而且也不能託付給陌生人暫時照顧,或將狗狗綁在外面。「這時我們就想到,若設計一個更大的空間,讓寵物可以和自己一起進去,或是牠需要做一些清潔的時候,也能一起進來廁所就會比較方便。」
潘又瑄秉持著守護動物的初衷,認真看待每位來到醫院的毛孩與飼主,她也期望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能成為一間讓大家信賴的動物醫院,「像是大家在社區裡可以相信的人,當你們生病的時候不會慌張,知道在這裡能夠獲得幫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