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一周出現兩次 「地震魚」勒氏皇帶魚再現南加州

▲ 宜蘭南方澳漁船No.366春何豐捕獲地震魚。(圖/船員陳皇旗提供)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南加州卡塔利那島上周才發現一條長達18呎的皇帶魚,不到一個星期,聖地牙哥也傳出發現一條長達14呎的皇帶魚,引起眾人圍觀。這種魚類近年來在台灣海域多次出現或被捕獲,漁民常將牠與地震聯想在一起。

皇帶魚(Oarfish)又稱地震魚,也稱為深海龍王魚,學名是「勒氏皇帶魚」,身體為銀色,特徵是從頭至尾上方有1條紅色的背鰭,棲息在3000公尺深海,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深海,是全世界最長的硬骨魚。由於皇帶魚大多棲息於深海,過去被捕獲的紀錄並不多,但南加州在一星期內就出現了兩次,非常罕見。(右圖:台東漁民捕到俗稱地震魚的深海皇帶魚,魚長220公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洛杉磯時報」指出,皇帶魚最長可以長到50呎,大約15.24公尺,這次在聖地牙哥海邊被發現的皇帶魚,比上星期在卡塔利那島發現的皇帶魚略短,大約只有14呎,由於十分少見,仍然吸引了許多民眾圍觀。

這條被海浪沖上聖地牙哥海濱市(Oceanside)海灘的皇帶魚被發現之後,海濱市警方馬上就通知聖地牙哥海洋世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等機構,最後由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收走,未來可能會將皇帶魚屍體切斷做為研究之用。

古人將皇帶魚神化為海龍王、河神、龍王、龍宮使者,捕獲牠的人會遭遇不祥,不論是歐洲還是亞洲都有著相同的傳說,像是會發生地震、海嘯,或是吃下牠會得怪病而死。科學家解釋,這並非不祥之兆,而是牠們生活在深海,靠各種魚類為食,體內含有高濃度重金屬,尤其魚皮上含有生物汞,千萬不可以生吃。

台灣近兩年來,多次發現到皇帶魚蹤跡,今年4月16日,宜蘭南方澳漁船捕獲兩隻地震魚,長度都超過4公尺。巧合的是,當天就在伊朗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隔天17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又發生6.8強震;20日接著在四川發生雅安大地震,讓漁民覺得「這也太巧了吧!」

2012年8月,花蓮縣秀林鄉遭蘇拉颱風蹂躪後,民眾在加灣社區海邊發一隻勒氏皇帶魚,一個人扛不動,出動了11名居民,才將長達4公尺、近百台斤的地震魚抬上岸,分給社區鄰居加菜。(右圖:花蓮2周內連震186起,也曾捕獲地震魚。)

2012年6月,花蓮地區兩星期內接連發生近百起地震,緊鄰的台東縣漁民在海裡捕到深海魚皇帶魚,魚身長220公分,雖然算小隻的,還是引發民眾圍觀。

在台東發現地震魚前一星期,台中一中退休老師林進賢清晨6點多到花蓮立霧溪出海口附近散步,發現一尾大魚在海上浮沉,接著被浪沖到岸邊,他前往查看,發現是一尾長達4公尺的地震魚,附近的釣友看到也嘖嘖稱奇,但也有人擔心大地震將再度發生,收拾釣具回家準備防震。花蓮發現的勒氏皇帶魚最長紀錄達5.8公尺

2012年10月,墨西哥南部Cabo San Lucas海岸也有1隻6公尺長的皇帶魚沖上海岸,戲水的遊客猛地看到這大尾的「怪東西」飽受驚嚇,還以為是什麼深海怪獸!不過,這隻地震沒有落入饕客肚中,海灘管理人員費了好大的勁兒,把牠送回大海。

關鍵字: 皇帶魚地震魚勒氏皇帶魚深海龍王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