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台北藝術大學洪同學
自從暑假前搬到現在的租屋處開始,我定時會餵養巷子口的幾隻流浪貓。這段期間內,認識了一個同樣住在巷子裡的小弟,他對貓以及我餵貓這個行為似乎很有興趣,問了我很多問題。
小弟:牠會咬人嗎?(我搖搖頭)
小弟:那我可以摸牠嗎?(我說你可以試試看)
小弟輕輕撫摸貓咪的背,原本就親人的貓將尾巴愉悅地立了起來。
小弟開心的笑了,過了一會兒,他告訴我對面的巷子前幾天有一隻貓被撞死,眼球都掉出來。描述這件悲劇的時候,小弟的表情也沒有什麼變化,我忍著內心的驚恐追問,小弟說是隻很小很小的貓。
後來有兩三次小弟都主動跑來找我說話,摸貓,繼續問很多問題。我逐漸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價值觀其實還沒有被完整的建立起來,他不了解生命與死亡的定義,他對流浪動物也沒有很多的看法與成見,但依然喜歡動物。
很多人類天生就喜歡動物,但什麼時候開始有些人會逐漸忘記生命的價值,而有些人依然記得?我想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意義。但是當一個媽媽告訴小孩不要碰街上的貓狗,因為牠們都很「髒」的時後,小孩長大後也會這樣告訴他的小孩。顯然很少有媽媽會告訴小孩:「這些動物也跟你一樣,牠們都是媽媽的寶貝,但牠們要生活很辛苦,不像你一樣有房子可以住。」可能有這樣的媽媽,但很少。
小弟再過幾年就要變成一個少年,然後變成大人。他會變成怎麼樣的大人我不知道,也許會開始很討厭街上的流浪貓狗,也許會驅趕牠們,也許會忘記自己小時候小心翼翼地摸貓,然後因此很開心的事情。這有可能,但我多麼希望不要發生。
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弱勢便代表了他們的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要從教育做起,我希望有一天學校不只教孩子國語數學,還可以教他們一些其他也很重要的事情,告訴他們要把生命的價值放在心上。
★作者台北藝術大學洪同學,經同意轉載於ETtoday.net。未經授權請勿任意重製、轉載。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更多寵物相關投稿請寄:ettoday.pets@gmail.com
★歡迎加入「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寫篇文章、拍張照、畫張畫,用創作為我們的文明打一劑疫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