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的3種新品種袋鼠,有的體型是現存最大袋鼠的2倍大。(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科學家發現了3種古代袋鼠新品種,生存年代介於500萬年前至4萬年前,其中一種品種的體型,更是現今袋鼠體型約2倍大。現今澳洲大型雄性袋鼠站立可達2公尺。
CNN報導,澳洲南澳弗林德斯大學聲明指出,這些巨型袋鼠屬於原齒袋鼠屬,在外型、活動範圍及跳躍方法上所表現出的變異性,都比研究人員以為的還要更多。
雖然平面袋鼠化石在澳洲算相當常見,但過去科學家對此的了解主要都是基於身體部分,而非來自完整的動物骨骸。雖然古代袋鼠與現今的看起來相去不遠,但他們實際上更加矮胖和肌肉發達。研究補充,這3種新發現的品種,跳躍方式都不太一樣,而且能適應生存的環境也不一樣。
其中一個新品種名為「P. viator」,體重多重達170公斤,比現今最大型的雄性紅袋鼠還要重上2倍,最大的標本站立高度更是超過2公尺。
可爾(Kerr)表示,因為這種古代品種的腳很窄,大腿骨相對較短,脛骨卻很長,比例很像現存的紅袋鼠和灰袋鼠,在跳躍表現上快速而且有效,有助於在澳洲中部乾旱棲息地的食物與水源之間移動。
「P. viator」的主要掠食者也是現今已滅絕的「袋獅」,袋獅體型與一隻大狗相當,最小的則只有負鼠那麼大,這是一種潛伏型掠食者,據信專門獵食袋鼠。
其他2種新發現的品種為「P. mamkurra」、「P. dawsonae」,「P. mamkurra」是一種四足動物,代表主要靠四肢移動,而非常見的兩腳跳躍。可爾指出,「P. mamkurra」是一種體型大、骨骼粗壯的袋鼠,行動相對緩慢,可能也很少跳躍,推測或許只在受到驚嚇時跳躍。至於「P. dawsonae」,目前因為可供研究的化石較少,因此了解不多,但大概只是個「速度中等的跳躍者」。
該研究也展示了平面袋鼠在不同環境生存的不尋常的能力。不同品種的平面袋鼠所棲息的環境範圍相當廣,從乾旱的澳洲中部,到塔斯馬尼亞與新幾內亞的山地與林區都可以見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