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鷴寶寶躲在爸爸的羽毛下。(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李依融/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首次成功孵化越南鷴,為推動瀕危物種保育計畫(EEP)傳出好消息!園方表示,3對越南鷴去年從捷克布拉格動物園來台,其中兩對已傳出育幼好消息,不過牠們很會「躲貓貓」,想一睹真面目要靠耐心觀察。
▲臺北市立動物園第一次孵化越南鷴寶寶。(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越南鷴一窩通常會產四到七顆蛋,孵化需22至26天。今年(2024)四月初,保育員觀察到兩對越南鷴開始臥巢,四月底至五月初,雛鳥已跟隨親鳥行動,這也是越南鷴在臺北動物園首次育幼成功。越南鷴寶寶已近一個月大,開始自行探索環境,牠們生性害羞,喜歡隱蔽的環境,親鳥與雛鳥對人有強烈的警戒心。
▲越南鷴寶寶很害羞,要降低音量耐心觀察。(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越南鷴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也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名錄予以保護。越南鷴寶寶的誕生,為臺北動物園的生物多樣性增添獨特的一環,也呼應動物園建園110周年,以「Devoting to Rewilding」為主軸的精神。
動物園提醒遊客,觀賞越南鷴及其他鳥園中育幼的親子活動時,請降低音量,讓鳥寶寶能安心成長。
▲越南鷴雄鳥羽毛顏色較深。(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越南鷴雌鳥羽毛偏棕色。(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越南鷴親鳥照顧寶寶,對外界聲響都很警惕。(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