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春認為,動保其實和全人類息息相關。(圖/阿原提供)
記者李依融/採訪報導
只有喜歡動物或飼養寵物的人才和「動物保護」有關嗎?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認為,人類在自然界中只是「大型哺乳類」之一,然而我們往往成為其他動物的滅絕者,矛盾的是,人類需要其他動物才能維持自然平衡,才能保持穩定健康,因此保護動物、關心流浪動物其實和每個人都有緊密的關聯。
▲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需要其他的動物才能維持自然平衡。(圖/翻攝自Edgar's Mission臉書)
由「阿原肥皂」籌拍的動保紀錄片《第十三日 眾生平等》將在3月10日上映,天下雜誌毅然決然協助舉辦座談會「從我到我們」。吳迎春自嘲,天下雜誌往往和經濟、社會脈動有關,和感性的動保議題大概扯不上邊,「今年冬至氣溫30度,美國紐約聖誕節20度,台灣中部連日PM2.5紫爆,人類正在承受著環境變遷帶來的衝擊,不可否認的,動物多樣性在地球上生存,對地球是有影響的。」
▲▼PM2.5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天氣劇變造成農、漁業極大損失。(圖/記者李毓康攝、高雄市府提供)
她點出,其實動保不僅僅是和貓狗或寵物有關,而是和所有的動物都有緊密的關聯,只是貓狗是我們最常見的動物,因此往往成為最多人關注的焦點,也希望能由此來拋磚引玉,推廣愛護動物的觀念,「我們人類也只是大型哺乳類之一,我們卻是其他動物的滅絕者,有種說法是『一物剋一物』,但事實上萬物是互相依存。」
▲▼每一種生物存在都有道理,我們需要以此來達到生態平衡。(圖/網友貓徑地圖王小明、野生動物急救站 提供)
▲▼無論是本土的石虎、穿山甲,或是來訪的稀客丹頂鶴,都需要人類的尊重與珍惜。
吳迎春也說,動物在地球上生存對地球是有影響的,因此若從個人、企業甚至到一個國家都有動保的概念,就更有永續發展的機會,不管是人類社會的齒輪運轉或是自然界的更迭才能更加順暢,而這也是未來人類生存的第一步。
▲產業就像是金字塔,尊重環境並非只和農漁業或基層勞工有關。
「動保」這類感性的議題或許和關心社會脈動的天下雜誌難以連結,但是從動保出發來保護生態、珍惜地球,就和人類息息相關,也對社會發展有很大的益處。紀錄片《第十三日 眾生平等》將在3月10日首映,阿原品牌創辦人江榮原希望藉由企業的接力讓更多人重視動保,因此決定以「企業包場」的方式放映,期盼能藉此讓動保意識蔓延到各個領域。
▲▼由阿原籌拍的《第十三日 眾生平等》緣起是高媽媽狗園的故事。(圖/阿原提供)
《第十三日 眾生平等》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