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養兔不只可愛這麼簡單!專家揭飼主「9大責任」看完再決定也不遲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圖/pexels)

▲療癒系動物代表——兔子,領養回家後需要以高度責任感好好地照顧。(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在台灣,兔子早已不只是童話故事中的主角,而是許多家庭中可愛的毛小孩。!然而,兔子雖然可愛,飼養牠們卻並不簡單。根據台灣愛兔協會與流浪兔保護協會的統計,每年約有近300隻兔子需救援,顯示棄養問題嚴重。這些療癒系毛球,其實非常需要好好照顧與高度責任感。根據美國人道協會(HSUS)、PETA、RSPCA等動保組織專家建議,養兔子前,以下「9件事」絕對要先知道!

1. 壽命長達10至12年,不是一時衝動的寵物選擇
兔子的平均壽命為10至12年,不輸給貓狗,若打算送給孩子當作「成長禮物」,務必要考慮長遠。專家指出,許多家庭在孩子上大學後,兔子變成父母單方面照顧,進而出現棄養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不適合由小孩單獨照顧,驚嚇可能讓兔子受傷
兔子天生是「被獵者」,對聲音與動作非常敏感。HSUS指出,小孩天性好動、聲音大,往往會嚇壞兔子,甚至誤把孩子的擁抱當作天敵抓捕,引發自傷或逃脫行為。飼養責任應由大人承擔,並讓孩子從旁學習。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圖/pexels)

3. 兔子喜歡有伴,最好成雙成對飼養
兔子是高度社會化動物,原因是,在野外兔子仰賴彼此共同警戒天敵,單獨生活的兔子則容易感到焦慮與壓力,因為牠必須獨自負責警戒四周!如果長期單獨飼養,容易造成牠焦慮、沮喪。若有兩隻兔子能互相陪伴,不只情緒穩定,連健康狀況也會改善。不過要記得進行結紮,避免意外繁殖成為「兔滿為患」。

4. 每天需要至少4小時運動,不可整天關籠
根據PetMD建議,兔子每日應至少活動四小時,運動不只幫助消化,還能維持良好情緒。HSUS也指出,兔籠應至少為兔子體型的五倍大,並具有垂直空間,讓牠可以自由站立、多層活動。每天需要簡單清理牠們的空間,並每週進行一次徹底清潔。此外,兔子其實也能訓練使用牽繩外出散步!國外甚至有人帶兔子上山健行或去海邊,成為路人注目的焦點。

5. 一定要做好「居家防兔」,否則家具電線全遭殃
兔子的牙齒會不斷生長,任何東西都可能變成「磨牙玩具」。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提醒,務必使用塑膠管包覆電線,並在家具周圍設置防護裝置。另外,也建議提供充足的咀嚼玩具,如乾草磚、木製玩具,以轉移兔子的注意力。

6. 飲食不能只有紅蘿蔔!主食其實是牧草
許多人認為兔子只吃紅蘿蔔,但事實上牠們的主食應該是牧草或草。新鮮蔬菜也可適量補充,如羽衣甘藍、花椰菜、蘿蔓生菜與香菜。紅蘿蔔、水果如蘋果和鳳梨則只能偶爾當作點心,一週最多一至兩次。鳳梨因為有助於兔子的消化,是很不錯的補充!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圖/pexels)

7. 需定期就診,並尋找專業兔科獸醫
PETA提醒,兔子不能只看一般的寵物醫院,最好尋找熟悉兔子生理結構的專科醫師。RSPCA建議每年至少一次健康檢查,檢查牙齒、體重、毛皮寄生蟲等,並按地區需求施打疫苗。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圖/pexels)

8. 喜歡被摸,但討厭被「高高抱起」
雖然兔子柔軟的毛令人想立刻抱緊處理,但兔子其實非常怕「高處」,被抱起會引起不安甚至掙扎。正確方式是從地面互動開始,慢慢建立信任,最後讓牠願意主動跳上你的腿。培養「抱兔默契」需要時間與耐心。

9. 作息屬「暮晨性」 黃昏與清晨才活躍
兔子是典型的「暮晨性」動物,在白天與夜間都會睡覺,真正活躍的時段是黎明與黃昏。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傍晚時剛好可與兔子互動玩耍,但如果是早睡型家庭,兔子的活動聲可能會打擾到睡眠,也需留意。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圖/pexels)

台灣兔界呼籲:認養代替購買,了解再決定!
每年有上百隻遭遺棄兔子等待收養,許多兔友社團包括流浪兔保護協會、台灣愛兔協會也都不厭其煩地呼籲民眾,「了解兔性、不要衝動領養、先做好功課再成為牠們的家人!」畢竟,飼養兔子,不是短暫熱潮,更是一場長達十年的愛與責任。

關鍵字: 兔子飼養專家建議棄養認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