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台寄居蟹無殼可背,只好取用海裡的垃圾塑膠瓶蓋殼。(圖/邱郁文提供,下同)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如果,這不是上天開的玩笑,就絕對是警告人類的活地獄。」國立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於16日夜訪台東三仙台,發現沿著步道上所看到的14隻短腕陸寄居蟹,竟都背著塑膠瓶蓋殼、垃圾殼,還有一些殘破不堪的化石殼,甚至是根本無法保護身體的小殼。
邱郁文說,這些看似滑稽的鬧劇,其實背後隱含了更深層的意義,可利用的殼資源嚴重不足,寄居蟹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殼,所以只好「將就」使用了人類所製造的塑膠垃圾殼或者不符合自己體型的小殼,那為何會有殼資源不足的情況發生呢?其實是因為海岸線被破壞之後,螺貝類的棲地消失,大自然海裡提供貝殼的軟體動物減少,以及沿岸的水質變差,再加上人類大量食用大型貝類生物,但又不會將之回收,甚至到海邊撿拾貝殼,導致海裡的貝殼越來越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寄居蟹才會取垃圾來作為保護殼。
▲殼源嚴重不足,寄居蟹取用不適合的殼無法蔽體。
另外,因為塑膠瓶蓋內側較光滑,無法讓寄居蟹的腹肢穩定地勾住,破損的殼也較難發揮保護機制,無法讓寄居蟹的大螯如天然螺殼一般可以有效的形成密閉的防守位置,除此之外,也無法防止身體水分的蒸發,更別說母蟹在繁殖期順利抱卵釋幼了。
邱郁文表示,目前小野柳管理站有募集貝殼的活動,但因為蟹多人力少,以及距離因素,要完全拯救三仙台的寄居蟹有點困難,目前可能需要再加強宣導教育。邱郁文說,若真的要「治本」,需要人類的覺悟、棲地的復育、汙染的削減,還得做好漁業資源管理,那可能還要再好長一段時間。但短期之內能急救的,也就是呼籲大家,不要再到海邊撿拾貝殼了,可以的話,也希望能把食用完的貝殼回收,帶到海邊,把寄居蟹的「家」還給牠們。
▲殘破不堪的殼無法發揮保護作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