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荒漠精靈」回歸克拉瑪依 鵝喉羚大啖梭梭草生態復育顯著

▲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圖/翻攝自天山網)

▲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圖/翻攝自天山網)

實習記者范芷菱/綜合報導

如今全球都在盡力維護被破壞的環境,希望原本的多樣生態可以持續下去。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的克拉瑪依市又出現一小群鵝喉羚的身影,之前由於食物減少加上人為捕獵,導致鵝喉羚離開此地;幸好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

►戀愛老司機:重點是眼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天山網》報導,克拉瑪依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席趙蘭生表示,「近年來,原先離鄉背井的鵝喉羚慢慢地到了(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的周邊,不僅數量上增長不少,牠們的活動區域也離人類的生活區域越來越近。」隨著克拉瑪依市的生態文明改善,鵝喉羚明顯出現在城市周圍的次數增加,光是今年7月,趙蘭生就拍到了30多次的鵝喉羚群的身影。

▲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圖/翻攝自天山網)

▲鵝喉羚活動區域也離人類的生活區域越來越近。(圖/翻攝自天山網)

趙蘭生介紹,「鵝喉羚主要的食物來源是荒漠上的紅柳、梭梭草和駱駝刺,但自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類把克拉瑪依市中心周圍的紅柳和梭梭草當作柴火,進而大面積砍伐;鵝喉羚因食物缺乏,加上人類偷獵的行為,逐漸離開家鄉到別處『流浪』。」

▲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鵝喉羚主要的食物來源是荒漠上的紅柳、梭梭草和駱駝刺。此圖為梭梭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近年當地政府大力種植樹木和恢復自然植被,同時也展開了生態恢復和建設課題的研究,並開設了5個試驗區。現在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的西北和東南區的生態恢復的效果十分顯著,紅柳和梭梭草也越來越茂盛,不只吸引鵝喉羚的回歸,也讓其他動物擁有好的生存環境。

▲隨著植被與生態恢復,鵝喉羚逐漸「返回家鄉」。(圖/翻攝自維基)

▲因為雄羚在發情期時喉部會變得非常大,形狀似鵝喉,故得此名。(圖/翻攝自維基)

鵝喉羚又稱為長尾黃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及中國西北部海拔2000至3000米的開闊高原,是一種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的動物。因為雄羚在發情期時喉部會變得非常大,形狀似鵝喉,故得此名;現今與草原斑貓、猞猁、暗腹雪雞等動物屬於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影片點此 

延伸影音:

關鍵字: 鵝喉羚克拉瑪依新疆紅柳梭梭草保育動物荒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