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鄭暐儒/綜合報導
每逢10到12月是澳屬聖誕島「紅地蟹」的繁殖季節,雌紅地蟹便會「集體」抱著卵從陸地遷移至海邊釋放,讓子嗣在海洋中經歷一段浮游期。這段大遷徙也造就了島內出現大批「紅潮」的自然奇景;然而生命的孕育並非如此容易,在小紅地蟹長大前仍須面對生存挑戰,其中也有可能會被自己的爸媽吃掉。
紅地蟹是陸蟹中的一種,為澳洲聖誕島特有的陸蟹,由於陸蟹是從海洋慢慢演化至陸地上生長的生物,因此其幼蟲仍需在海洋中經歷近1個月的浮游期。紅地蟹繁殖季是聖誕島的一大盛事,當地雨季的開始,便是這些紅地蟹們出動的時刻了。
▲雌抱卵紅地蟹吃下大眼幼蟲。(圖/即新聞/Jukin Media/AP)
這段大遷徙中,公蟹會率先橫跨小島,來到海岸附近的叢林挖洞等候母蟹到來;母蟹到後挑選中意的公蟹進行交配、產卵,並等待卵逐漸成熟,母蟹再「集體」抱著卵前往海邊,準備將後代子嗣們放置在海水中孵化,場面相當壯觀。
母蟹會把幼卵放置在海中後,釋卵後,卵殼會破開成為幼蟲,母蟹便踏上返程;幼蟲們則是會脫殼生長,直到「大眼幼蟲」的階段,才會返回陸地。然而卻有照片出現抱卵母蟹正在吃自己「後代」大眼幼蟲的畫面。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螃蟹研究室研究助理陳淯茜曾赴當地考察,她表示,「大吃小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狀況。」
▲紅地蟹成蟹與大眼幼蟲。(圖/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螃蟹研究室研究助理授權提供)
陳淯茜進一步解釋,「陸蟹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且是『機會主義者』,牠們進食都是隨機的」,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刻意在挑選淘汰「較弱的後代」,但以其他角度來說,也因為個體較弱,才會容易變成被捕捉的獵物;陳淯茜也補充說明,「照片中抱卵母蟹與大眼幼蟲相遇的狀況其實很少見,因為通常時機都是會錯過的。」
▲大眼幼蟲與已脫殼的稚蟹。(圖/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螃蟹研究室研究助理授權提供)
▲稚蟹吃死在沙灘上的大眼幼蟲屍體。(圖/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螃蟹研究室研究助理授權提供)
紅地蟹的遷移可謂世界奇景,過程中紅地蟹得經歷了種種考驗,除了得避開外來種「黃瘋蟻」的侵襲外,也需要隨時注意路上行駛車輛,因此當地也為這群「過路客」封路,甚至是打造專屬道路,以維護聖誕島的原始生態,讓自然生存法盡可能少去人為的干預。
▼滿沙灘都遍布了紅地蟹。(圖/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螃蟹研究室研究助理授權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
►皮包骨汪「太害怕」倒路邊尖叫 志工帶回家疼出現驚人變化
►天冷了!兒子身旁多一根「長腳大香蕉」 媽查房掀開笑翻
►愛滋貓被收編後第一個找上「怕貓老爸」 從此體重直線上升
延伸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