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隻馬爾濟斯吃到「豬肉」過敏,不停抓癢還啃到皮膚流血 。(圖非當事狗/記者楊喬詅攝)
記者林韋辰/綜合報導
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日前來了一隻3歲大、已結紮的馬爾濟斯來看診,可憐的毛孩這半年搔癢難耐,無時無刻都在搔抓,最後還啃到皮膚流血,讓人看了十分心疼。所幸院長朱道南及時診治,並透過「食物排除試驗」,成功找出過敏原因,目前馬爾濟斯皮膚狀況變穩定,搔癢的問題降低許多。
這隻瑪爾濟思在就診時一直抓癢皮膚,據主人轉述已超過半年。朱院長表示,毛孩常見的皮膚騷癢的問題有「寄生蟲感染」、「細菌、黴菌感染」、「食物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在進行毛孩皮膚問題的診斷時,首先得判斷寵物是否有定期驅蟲。這隻看診毛孩排除寄生蟲的可能性後,朱院長幫牠仔細的檢查,再經過食物排除試驗,最終確診為「食物過敏性皮膚炎」,而且造成孩子不舒服的原因是「豬肉」。
▲透過食物排除試驗,找出狗狗真正過敏原因。(圖/記者林韋辰攝)
朱院長指出,要診斷食物過敏,動物需要經過食物排除試驗,而且治療過程不簡單,需要靠主人一起細心協助。朱院長表示,毛孩在8周的時間內只食用特定的飼料,期間絕對不能進食其他以外的乾飼料、零食、水果、或口服寄生蟲預防藥。此外,多毛孩家庭必須確保每個毛孩有自己的食碗和水碗,牠們彼此的水碗不能共用,避免交叉感染。
朱院長提到,儘管食物排除試驗在理論上容易,但在實際執行中可能會有一些困難與難度,像是家人必須克服看到毛孩可憐的討食表情,堅決不給予其他食物的誘惑。而且通常需要進行多輪試驗,才能找到適合的食物,這需要毛孩家人有壯士斷臂的決心。
▲主人必須要克服毛小孩討食的眼神。(圖/記者楊喬詅攝)
朱院長表示,過敏的原因多種多樣,食物過敏主要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質引起,穀類佔少數,至於環境過敏原因可就多了,像是花粉、塵螨、植物孢子等因子,這些都會引起毛小孩皮膚不適。為了減少過敏源的曝露,食物排除試驗是診斷食物過敏的不二法門,而環境過敏源需透過定期清潔、空氣濾淨、控制環境溫度與濕度,能幫助毛小孩避免皮膚過敏。
▲幫寵物定期驅蟲非常重要。(圖/記者楊喬詅攝)
這個特殊案例提醒了飼主,了解寵物的飲食需求,密切關注其健康狀況,以及根據專業建議進行飲食管理,都是預防寵物食物過敏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飼主能做些什麼事情來保護毛孩呢?朱道南建議,飼主可以透過口服補充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礦物質鋅、維生素等營養素,以及外用保護皮膚的產品,如神經醯胺和玻尿酸等,來維持毛孩的皮膚健康,但要注意的是,每隻毛小孩狀況不同,詳細的狀況得先諮詢您的獸醫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