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的腹部下方有著很多白色斑塊,其實是它的甲殼中對光透明的部分,在內部有一塊白色的膜,可反射光。(影片翻攝自youtube,若遭刪除請見諒)
實習記者任珈萱/綜合報導
美國波士頓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3日在期刊《生物科學》(BioScience)刊登文章指出,全球大約2000種螢火蟲會陷入絕種危機;其中夜間光害占了蠻大影響,像是街燈、廣告看板或是人工照明都會大幅增加夜間天空過亮的情形。
據《CNN》報導,塔弗茲大學生物系教授露易絲(Sara Lewis)表示,棲息地消失會是螢火蟲絕種的主因,因為有些品種會需要特定的環境完成生命周期;像是「馬來西亞螢火蟲Pteroptyx tener」主要棲息在紅樹林沼澤地,不過馬來西亞大部分的紅沼澤都被改成養殖漁業或是種植棕櫚樹。
▲螢火蟲生態之旅每年會吸引超過20萬人次朝聖。(示意圖/達志影像)
據報導,研究人員歐文斯(Avalon Owens)表示,光害除了破壞物種的生理模式外,還會打亂螢火蟲的交配模式,因為牠們仰賴「發光」吸引配偶,而光害會打亂求偶期。目前大約有23%的地球表受一定程度的光害汙染。
據瞭解,農藥和殺蟲劑也會影響螢火蟲;文章中也提到,美國種植的玉米和大豆,使用「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殺蟲劑也具有風險。
文章中也點明到台灣,它說台灣、日本、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國家,都有推出螢火蟲生態之旅,這是把螢火蟲置於險境的因素之一,原因是這類的生態之旅近年來愈來愈受民眾的歡迎,每年都吸引至少20萬人次的造訪。
此外,在泰國為了發展螢火蟲相關產業,開始大肆伐木,導致紅樹林河岸棲息地被破壞。美國和墨西哥也曾傳出有遊客踩踏螢火蟲的情形;作者指出,應建立好相關觀光守則,保護螢火蟲被踩踏、光害及殺蟲劑等威脅。
延伸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