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在災難救援現場,除了辛苦的搜救人員以外,總能看見英勇的「搜救犬」穿梭在殘骸與瓦礫堆之間。台北市消防局搜救隊員、領犬員李明義學長在podcast節目《有點毛毛的》表示,狗狗對獎勵的「欲望」強烈程度是最重要的特質,如果非常喜歡食物及玩具,最有潛力脫穎而出。此外,他也帶著搜救犬Olina一起受訪,分享與示範訓練內容。
▲點開邊看邊聽《有點毛毛的》。
李學長指出,狗狗嗅覺非常靈敏,是人類的400倍,且偵查非常迅速,在災區跑一圈就能確定是否還有「人的味道」。此外,搜救犬還能細分廣域、雪地、水難、路徑、足跡等強項,而台灣訓練的主要是「瓦礫搜救犬」,也就是在震災現場搜尋瓦礫堆下的「不特定生還者」,而非特定人物或罹難者遺體,由於氣味不同,訓練方式也不一樣。
▲狗狗的追獵天性是搜救犬訓練核心,透過遊戲與獎勵的方式推進,難度循序漸進。(圖/翻攝自Facebook/臺北市搜救隊)
狗狗的追獵天性是搜救犬訓練核心,透過遊戲與獎勵的方式推進,難度循序漸進。李學長舉例,第一課通常是「玩躲貓貓」,領犬員跑給狗追,被發現後給予獎勵,接下來逐漸加入躲藏、遮掩等各種複雜變化。對狗狗而言,牠們追出去後看不到人,就會改用聞的,也就是「從視覺轉換成嗅覺」,一切動力就是好玩,以及找到領犬員後的玩具或食物獎勵。
此外,搜救犬訓練還包括體能、社會化、腳側伴行、方向指揮、拋物拾回,也會利用水平梯、擺盪橋等器材實施服從敏捷訓練;環境方面逐步加入各種干擾、食物、雜物以及不同地形變化,例如暗處、大樹、石頭、箱子、樓梯等爬上爬下或躲藏的場景。
李學長透露,搜救犬出任務時,是前往不同環境接觸不同人物,因此ㄧ聽見任務指令就能立刻「打開開關」進入工作狀態,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則狗狗可能會非常困惑,不知道要幹嘛。至於任務結束的指令就是得到獎勵。
▲狗狗對獎勵的「欲望」強烈程度是成為搜救犬的最重要潛力。(圖/翻攝自Facebook/臺北市搜救隊)
主持人也提問,搜救犬需要具備那些特質,或者是否有最適合的品種呢?李學長表示,其實品種不限,而是要觀察狗狗特質。他挑選搭檔時,第一優先重視狗狗對獎勵的欲望,如果對玩具食物的熱情夠強烈,訓練上動力十足,也能夠修正很多行為。
其次是狗狗的敏捷與適應性,由於救災現場非常混亂,各種人或動物、食物香味及重機械噪音都無法避免,加上目標是在危險災區尋找不特定人物,因此必須穩定、不怕人並能在各種環境下執行任務;有些狗狗怕高、不敢從高處跳下,或者走獨木橋就害怕,這些似乎比較傾向心理因素,後天訓練改善有限。最後考慮條件才是狗狗個性溫柔或熱情等等。
李學長分享台南維冠大樓救災經驗時感嘆,災區環境比訓練考試困難非常多,他當時帶了一隻敏捷與穩定都很棒的搜救犬,但狗狗要走過大凹洞、高處邊緣或很滑的瓷磚時仍會感到害怕,此時就必須安撫保護,或者幫忙通過。不過,每次實戰經驗對於日後訓練都很有幫助。
▲Olina和學長示範腳側伴行,受訪結束後開心玩玩具。(圖/記者吳美依攝)
若搜救犬能從2、3月齡開始訓練是最好的,但這並非必要條件,因為訓練時間長短端看狗狗資質;但是,要培訓一隻高級搜救犬約需花費2至3年,服役年限則是考取資格後至8歲退役。李學長提到,搜救犬各級考試都有最低年齡限制,而這是為了保護狗狗,避免「求速成」而導致的不當訓練。
最後,李學長也分享,領犬員與搜救犬每天上班都在ㄧ起,對狗狗的照顧是「食衣住行全包」,在狗狗生病不適時也負責帶去看獸醫。他強調,雖然必須賞罰分明,或者視情況強硬ㄧ些,但訓練王道還是「正向獎勵」,用愛的教育與每隻狗狗相處。
更多職業犬:
►導盲犬帶路還要「閃危險」絕不讓你走 三年超紮實訓練花費100萬
►導盲犬「配對」難關多 24hrs守護「培養超強默契」英台語都能通
►搜救犬職災多!前進災區被割傷、跳上跳下傷關節 平時照顧「要抱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