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屏東縣春日鄉2日一名男童遭鄰居家比特犬咬死,再度引爆該犬種是否適合飼養的輿論爭議。社團法人台灣愛狗人協會理事長顏杏娟表示,飼主未盡教育及照養責任,釀成悲劇,卻讓無辜的狗狗們揹上汙名化標籤;禁養令宣布後,許多飼主竟把養得好好的比特犬送入收容所,連籠帶狗棄置路邊,甚至來電請求「想辦法處理掉」,令人心痛。
顏理事長在podcast節目《有點毛毛的》表示,她得知本案比特犬「索爾」被放棄飼養、進入屏東縣公立犬貓中途之家後,第一時間就去探望,毛孩竟非常撒嬌親人,還會主動蹭人討摸。她當時想到,狗狗可能面臨人道毀滅,不禁沉重感嘆,「當天到底怎麼了?所有責任歸屬真的都要狗狗來扛嗎?」
顏理事長po出影片,只是想要呈現自己眼中的比特犬,未料引起那麼大的迴響,大批民眾請願也成功影響當局決策,讓狗狗能有另一條出路,未來將朝向媒合認養的方向努力。她透露,「索爾」在所內適應狀況良好,飯都有吃光光,上廁所也很正常,打完預防針後,近期將接受節育手術。
▲比特犬「索爾」將朝向媒合認養的方向努力。(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比特犬一開始作為「鬥犬」被培育出來,具有不怕痛、咬合力超強、不輕易鬆口以及地域意識較高等天性。顏理事長強調,不論品種或米克斯,飼主責任就是辦理寵物登記、植入晶片以及結紮;除非深入釐清自己的飼養責任與定位、了解比特犬特性,也能讓狗狗好好學習如何親近人類及同類相處,並且遵守外出規範,否則不建議飼養。
至於比特犬禁養令,顏理事長擔心棄養潮問題,尤其許多比特犬不親狗,需要獨立收容空間,無法與其他狗狗同住,因此被棄養或入所後,帶來的收容與照護的負擔更大。
顏理事長分享許多經驗後強調,許多狗狗被籠養或鍊養,長期生活在低劣的生活條件之下,不僅影響身心狀態,龐大壓力與精力無從宣洩,久而久之更容易造成咬人、傷人等行為問題。此外,大家與狗狗初次見面時,必須先詢問飼主或與毛孩熟悉者,再溫和地展開互動,做好與動物相處的禮儀,尊重動物感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