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是台灣首次透過保育繁殖,再野放復育的實例。(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下同)
實習記者林詩婷/綜合報導
為什麼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園徽是梅花鹿呢?因為梅花鹿的復育不僅是成功的保育範例,也是台灣首次透過保育繁殖,再將梅花鹿野放復育的實例。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了解梅花鹿復育的過程中,可以探究動物園存在的價值、及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重要性,所以在1986年臺北市立動物園由圓山搬遷至木柵新園時,就以梅花鹿的形象作為新園徽。
園方表示,數百年前許多梅花鹿生活在臺灣的平原及丘陵地,但因為人類大量捕殺及農地開發,導致數量大幅減少。1969年在臺東捕獲的一隻幼鹿,是記錄中最後一隻野生個體,自此梅花鹿於臺灣的野外絕跡。當時臺北市立動物園內照養了八十隻左右的臺灣梅花鹿,也為梅花鹿的復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86年時動物園參與臺灣梅花鹿的復育計畫,提供30頭園內所照養的純種鹿隻,到墾丁國家公園進行復育。墾丁國家公園從1994年以來,已進行了三次的梅花鹿野放,野放範圍為復育區四周200-300公頃的地區中,復育的成果良好且梅花鹿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現在民眾前往墾丁國家公園也有機會看到牠們。除了墾丁國家公園外,1980年時動物園又提供了二十多隻梅花鹿至金門畜產試驗所進行保育研究。
在梅花鹿復育的過程,園方除了豢養野生動物外,更有著域外「保種」的生態保育意義。除此之外,每年都會發生幾件野生動物緊急救援的行動,動物園不只是提供讓受傷的動物們能安心養傷的環境,更是與林務局、保育機構及學術單位等合作,結合各方的專業來進行野放及追蹤工作,讓野生動物們能重返牠們的棲息地。
▲動物園提供讓受傷的動物們能安心養傷的環境。
現代動物園的存在,已經不只是觀賞珍稀動物的娛樂場所,現在更多的重心是放在保育、研究以及生態教育的推廣,像是定期舉辦的環境教育課程、團體導覽、社群網站的知識短片、官方網站的學習專區及園內的實體解說牌,保育研究中心以及與他國的動物交換計畫等,這些都是動物園存在到現在的意義。在這個迅速發展、棲地銳減、氣候變化異常的時代,園方表示之後會繼續秉持著尊重生命的理念,用心盡力地帶給園內野生動物們一個安生的居所。
▲動物園會舉辦各種生態教育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 鄰居虎斑汪端坐燒臘店門口看鴨鴨 眼神癡迷狂盯:降肉~降肉~
►柴犬遇見回音娃娃「開槓狂汪」 媽一旁笑翻:聊了10分鐘以上
►阿金湖中游泳巧遇「溺水鴨」 熱心救上岸牠傻眼:我是誰我在哪?
▼更多精彩內容。 【你可能有興趣】 ★壞菌掰掰!輕輕一擦替毛孩打造天然防護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