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你家的貓也這樣?舔到一半咬人+盯著空氣看到你發毛「7種困惑行為」大揭密

▲▼ 貓行為,貓奴,貓。(圖/Pexels)

▲舔人、亂叫、衝刺,貓咪行為總讓人霧煞煞!(圖/Pexels,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我的貓又發瘋了!」從舔人、咬人,到深夜喵喵叫、衝出貓砂盆、盯著空氣看,貓咪的各種舉動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對此,國際知名貓行為專家、《The Cat Whisperer》作者Mieshelle Nagelschneider出面解惑,公開7大貓咪本能行為的真相,讓毛拔麻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故意鬧事,背後的原因太合理!」

1. 吃飯前先舔你?把你當自己人啦!
Nagelschneider指出,貓咪舔人是一種「群體理毛」行為,是牠們社交本能的一部分。這種行為不只發生在貓與貓之間,也可能延伸到與人類、狗狗等同住生物的互動上。當貓舔人時,其實就是把人當成群體的一份子,甚至自認為是主人的照顧者,要幫你「保持乾淨」。這種舔毛儀式,也有助於建立情感連結,是一種「喵版的情侶手牽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先舔你再咬你?不是報復,是在邀你玩!
有些貓舔一舔就會突然咬人,讓人誤會是在翻臉。Nagelschneider表示,這種行為如過發生在幼貓身上,是正常的社交學習過程,若是成貓,則有可能是邀請玩耍的方式。根據研究,約35%的理毛行為會延伸至輕咬,這是貓咪模擬打鬧遊戲的一部分。家中沒有其他貓咪時,人類就很可能成為牠唯一的「遊戲夥伴」。

▲▼ 寵物,飲食,貓咪,分享,安全,貓咪,貓奴。(圖/pixabay)

3. 咬著玩具鬼吼鬼叫?喵星人正在上演「獵物秀」
不少飼主都曾見過貓咪嘴裡叼著玩具、同時發出低吼或嚎叫的畫面,尤其晚上更是「開演」高峰。Nagelschneider說,這其實是貓咪進入獵捕本能的行為模式,牠們把玩具當作獵物,嘴叼著同時叫喚,代表牠進入完整的獵物驅動狀態。如果沒看到玩具,卻出現同樣行為,可能代表「獵物陣亡」,該是時候補貨新玩具了!

4. 對牆壁發呆不是傻眼 是在聽「牆內的聲音」
看見貓咪目不轉睛盯著空氣或牆壁,許多毛拔麻都會忍不住發毛問:「哩係跨丟鬼喔?」Nagelschneider澄清,這是貓咪超敏銳感官運作的結果。牠們可能聽見牆內的老鼠聲、看到光影變化,或聞到微妙氣味,進而啟動牠們大腦中的「尋獵系統」。這種狀態會讓貓咪腦內釋放大量快樂物質,也是牠們最陶醉的時刻。

▲▼貓咪,喵喵叫,貓奴,攻略,睡眠,寵物,毛小孩,毛孩。(圖/Pexels)

5. 貓砂盆衝刺秀,其實是「快閃避難」
「上完廁所就衝出去」的行為經常被笑稱是被鬼追。但Nagelschneider指出,這可能是貓咪對空間安全感不足的反應。如果貓砂盆位於陰暗角落、洗衣間或地下室,貓咪可能會想趕快離開,避免遭受「攻擊」。此外,貓咪年輕或活潑好動,也可能因為玩心大起而迅速跳出。但如果伴隨排泄疼痛、砂盆過髒等問題,也可能是排斥環境的反應信號。

6. 晚上跑來跑去喵喵叫?這是牠們的「黃金狩獵時段」
貓咪常在夜深人靜時上演「午夜大冒險」,一邊走一邊喵喵叫。其實這是牠們晨昏型動物(crepuscular)的本能反應,專在黎明與黃昏進行頻繁活動。如果貓咪缺乏刺激,可能就會透過這種方式自我「開機」。Nagelschneider建議,毛拔麻可以提供更多玩具,如逗貓棒、隧道或紙箱,讓牠們盡情發揮狩獵本性。

▲貓咪心測 。(圖/翻攝自unsplash)

7. 玩具放進水碗?在演練「獵物囤積術」啦!
許多貓咪會把小老鼠玩具、毛球或塑膠圈丟進水碗或食物碗,乍看之下像是「餵食秀」,其實這是捕獵本能的延伸。Nagelschneider解釋,這種行為是模擬貓咪「獵物存放」行為,把戰利品藏在安全地點,避免獵物逃走。食物碗對貓來說是「物資集中地」,放玩具也是再自然不過的決定。

Nagelschneider提醒,這些行為幾乎都是貓咪天性使然,並非行為問題。了解貓的語言,是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與其誤解牠們,不如換個角度欣賞這些還承襲一些野性的可愛反應。畢竟當喵星人上演「自然本色」時,正是牠們最真實、最快樂的模樣!

關鍵字: 貓咪行為解讀專家語言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