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飼主都跟毛小孩親密相處。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和毛寶貝親密接觸有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台北醫學大學最新研究指出,犬貓身上的「犬蛔蟲」如果入侵人類腦部,就可能造成神經退化,甚至發展成阿茲海默症。不過在高雄開業的鄭姓獸醫師表示,只要做好驅蟲,並配合每個月使用預防心絲蟲投藥,其實犬蛔蟲是可以預防的。
臺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表示,犬蛔蟲以犬或貓科動物作為最終宿主,6個月大的幼犬幾乎都有犬蛔蟲寄生,而且這種寄生蟲是人畜共通,飼主自然是高危險群,美國CDC已在2014年將犬蛔蟲症列為應加以預防控制的本土五大寄生蟲病之一。
由於犬蛔蟲的幼蟲如果入侵人體,可能引發失明或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以范家堃花了數年研究入侵腦部而導致神經退化的議題。他透過小鼠實驗發現,當犬蛔蟲入侵腦部3天候,就會導致神經退化相關蛋白表現顯著,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都呈現數倍增長的趨勢。不過,范家堃也強調,本次研究乃綜合動物實驗及流行病學研究之推論,對於犬蛔蟲入侵腦部與神經退化症之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從1985年到2014年間,全球關於犬蛔蟲幼蟲跑到腦部導致病變的至少有25例,症狀包括嗜酸性腦膜炎、癲癇、認知障礙、錯亂或失憶,但大部分患者投以Albendazole藥物治療後恢復良好。范家堃提到,過去臨床與動物研究也發現相較於其它驅蟲藥,Albendazole有明顯而較少的毒性副作用,另外對於入侵腦部或眼部的犬蛔蟲亦有很好的殺滅效果。
▲▼犬蛔蟲會由口鼻進入人體,草皮、公園是可能的來源。(圖/記者陳明仁、周宸亘攝)
犬蛔蟲主要透過口鼻途徑進入人體,除了接觸犬貓外,在公園或草地玩耍、食用未熟的雞肉、羊肉、生菜等,都可能感染犬蛔蟲。范家堃指出,歐盟曾在陪伴安慰長者的犬貓身上,剪下一公分長的的毛髮進行觀測,結果發現,毛髮上有犬蛔蟲的蟲卵與已孵化的幼蟲之感染性蟲卵。由於國內少有調查犬蛔蟲之感染情形的相關統計,范家堃認為,有不少犬蛔蟲引發的相關病變被忽略,呼籲民眾接觸寵物之後應洗淨手,食用燒烤肉類或內臟應熟透,避免感染。
這篇論文獲刊在7月出版的國際知名期刊「臨床微生物學評論」《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獸醫師建議,只要幫幼犬除蟲,並配合每個月心絲蟲預防性投藥,就能有效避免。(圖/記者徐文彬攝)
鄭姓獸醫師則表示,犬蛔蟲通常是帶有蟲體的母犬貓懷孕傳播給幼犬,若是母犬來源不明,或是來自繁殖場,這個問題就容易衍生。他建議在幼犬1個半月時要做糞便檢查,並進行驅蟲,才能打狂犬病疫苗及預防針,只要做到這些預防措施,再加上每個月心絲蟲預防投藥也有防蛔蟲的成分,就能防範,「不過這並不是每個飼主都有確實做到,才會讓蟲蟲有機可乘。」
另外,成犬得到蛔蟲的途徑,很可能來自外面不明已沾染蟲卵的排泄物,經由口腔進入體內。鄭醫師建議,如果帶寵物出門散步上廁所,一定要每個月定期使用預防心絲蟲的藥物,才能確保蟲蟲不入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