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只是想找一片適合翱翔的天空,在台灣卻漸漸成了遙不可及的夢。(圖/台灣猛禽研究會/取自2016「黑鳶研究計畫」募資網頁/以下同)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你多久沒看過老鷹了?黑鳶(俗稱老鷹)只是渴望找一片能夠翱翔的天空,這麼簡單的心願,在台灣卻漸漸成為遙不可及的夢。牠們紛紛因農地用藥或滅鼠藥急性中毒而死;還有獵人將「捕獸鋏」直接放在黑鳶的巢穴中,讓族群數量驟減。然而黑鳶跟人類同樣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消費者,牠們的消失也警示著人類生存環境的危機。台灣猛禽協會希望透過「黑鳶研究計劃」,讓老鷹回到台灣的天空,目前正在為2016的計畫募資中。(影片於文末)
台灣猛禽研究會與梁皆得導演在2015年11月推出紀錄片《老鷹想飛》,吸引不少民眾關心老鷹在台灣的生存議題。在阿公阿嬤的童年,老鷹(黑鳶)是抬頭就能看見的鄰居;但到了80年代以後,數量直線下滑幾近滅絕,快要成為孩子失去的傳說。
▼台灣猛禽研究會與梁皆得導演在2015年11月推出紀錄片《老鷹想飛》。(圖/取自台灣猛禽研究會粉絲專頁)
黑鳶生活的地方,其實離人類的居住地不會太遠。為了要築巢,牠們必須要有樹林作為棲地,也喜歡在水邊出沒。造成數量銳減的因素有很多,森林地開發、環境變化造成食物短缺、農藥與捕鼠藥過度濫用,這些都威脅了牠們。
「今日猛禽、明日人類」。台灣猛禽協會秘書長林依蓉提到,黑鳶的消失其實也和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因為猛禽跟人類同樣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消費者,也是生態系最重要的指標。牠們會吃很多小動物,如果猛禽數量減少,代表這地方其他生物難以生存;那麼身為地球物種之一的人類,真的適合在這種環境生活嗎?
「黑鳶研究計畫」的長遠目標,主要就是讓老鷹重新回到台灣天空,讓這裡再次成為「人鷹共好的家鄉」。透過追蹤目前黑鳶的活動範圍、瞭解牠們喜歡什麼樣的棲地、生存狀況、繁殖成功率,進而預估並且預防黑鳶未來可能遇上的問題及發展。這些研究的資料都是往後保育黑鳶的重要依據,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漫長的時間累積,好對抗已經出現的生態破洞。
▼紀錄片《老鷹想飛》拍攝了20餘年,呼籲保育台灣土地環境。(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黃文欣攝)
▼「台灣猛禽研究會」2015年調查數據。
台灣猛禽研究會目前正替2016年的「黑鳶研究計畫」募資,也邀請關心生態的各界朋友參與專案,設計商品回饋給贊助的大眾。包括「台灣鳥控達人」ErA老師,她總是以漫畫為鳥類及生態發聲,這次特別繪製美麗的黑鳶桌曆、環保杯、防撞貼紙。此外還有花蓮友善紅豆農田的「老鷹好紅豆」,以友善無毒的方式耕作,並在臉書上持續報告農田現況及田間生態觀察,讓所有民眾都能公開查看,因關心而有信心。
▼「台灣鳥控達人」ErA老師替募資計劃設計回饋商品。
▼ 以下為2016年「黑鳶研究計劃」的部分募資回饋商品,若要看全部商品請見網頁:「讓老鷹回到台灣天空,募集 2016黑鳶研究基金」
募資計劃表示,長期以來,農業及農村的人力失衡,農民只好以各種農藥彌補人力不足的狀況,卻讓猛禽也受到衝擊和傷害。若我們能對於友善土地的小農做出實質的支持,鼓勵更多農民投入友善耕作,就是鼓勵生態保育的重要一步。
▼若我們能對於友善土地的小農做出實質的支持,就是鼓勵生態保育的重要一步。
▼影片/讓老鷹回到台灣天空:2016黑鳶研究計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