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鳶在今年的數量調查達709隻。(圖/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實習記者謝汶穎/綜合報導
台灣黑鳶(Milvus migrans)在2019年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同步調查中,數量達到709隻,是從1992年開始調查以來,族群數量的最高點。雖然數量一直有在增加,仍和最早的印象有所差距,而中毒是台灣黑鳶面臨的最大威脅,農田使用農藥以及老鼠藥一時也難以改變,所以黑鳶生活環境的安全需要持續改善。
2019年全台黑鳶同步調查結果在27日出爐,2019年秋季調查數量為555隻,冬季為709隻,因此以較高的709為代表,這也是自1992年調查以來,出現最高的數量。1992年時由沈振中老師開始進行調查,當時全台還不到200隻,2013年後才改由台灣猛禽研究會接手調查。
▲1980年代使用農藥和老鼠藥,造成黑鳶中毒的危機。(圖/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台灣猛禽研究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林惠珊指出,黑鳶俗稱為老鷹,而在台灣中毒是黑鳶面臨的最大威脅,最早在2013年起,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發現有黑鳶農藥中毒,隔年又發現有黑鳶因老鼠藥中毒,揭露出台灣自1980年代以來,普遍使用農藥和老鼠藥所造成的生態危機。
為了避免同樣情況發生,當時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也提出調整農藥政策,並且停辦長達40年的全國滅鼠週,希望給黑鳶一個安全的自然環境生活,從目前的數字來看,如今已經有穩定的改善效果。
研究結果也說到,709隻跟早年文獻所記載的內容,以及長輩們印象中的全台灣普遍分布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黑鳶族群仍然侷限在台灣南北兩端,中部和東部依然少見其蹤影。
台灣黑鳶的生態危機,也在2015年的電影《老鷹想飛》裡呈現,但近幾年來,也還是有部分農田出現黑鳶中毒的案例,農民使用農藥以及老鼠藥的習慣也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改變,因此友善農業來還給黑鳶安全無毒的生存環境,還需要持續的努力。
延伸影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