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闕雁琳、楊喬詅/台北報導
大貓熊團團19日凌晨頻繁癲癇,動物園照護團隊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確認團團往後無法有品質地自主生活,選擇忍痛放手,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此舉動是否算是安樂死,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團團的狀況比較複雜,因為照CT確認病情需要深度麻醉,照護團隊在麻醉前就已做好決定,「狀況不好,那就不要再額外花功夫讓牠醒過來。」
▲團團在照CT需要深度麻醉確認病灶,照護團隊在麻醉前已做好決定,狀況不好,就不要額外讓牠醒過來。(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解釋,「我們通常會聽到不同名詞,像是安樂死或人道處置,我們在動物園界當中,會考量有沒有能力提供給牠們足夠的動物福祉,如果完全沒有的時候,只是看到有動物,其實牠過得非常痛苦,這時候會啟動所謂的人道處理,或是一般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安樂死三個字。」
▲團團先前在進行第二次MRI檢查,已經對麻醉有不良反應。(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團團的情況稍微比較複雜,因為大家可以理解,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牠的癲癇頻繁發作,所以我們為了讓牠舒服一點,先前講的希望牠安寧療護的這個概念,勢必要用抗癲癇藥,抗癲癇藥壓不壓得住?讓團團身體緩和一點、休息很重要,所以適度的鎮定劑也要下,可是這種藥物下下去以後,更進一步,你可能需要打點滴,我們可以想像,在人身上相對容易做到的事,在野生動物身上,除非有下麻醉藥,不然不容易做到,更不用說剛剛講到的更進一步的檢查。」
▲團團在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我們也希望從CT影像中可以發現,團團的狀況沒有變壞、變得更好了,可是很不幸不是這樣的結果。CT的影像確實讓我們去研判牠(團團)的狀況變糟了,因為要照CT本身就已經有深度麻醉,我們當時的決定,如果照出來是不好的,那就不要再額外花功夫讓牠醒過來。」
▲團團可愛的身影會永遠留存在民眾心中。(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事實上,團團在進行第二次的MRI影像檢查,對麻醉反應不如預期,醒來的時間拉長。動物園賴燕雪主任表示,團團的病灶部分都是用MRI在處理,可是要再做MRI的話對團團來講太舟車勞頓。團團在發病以來共做第二次的CT檢測,「雖然說MRI的影像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但CT影像中可以清楚看到病灶的部分有在擴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做這樣一個決定。」
【你可能有興趣】
快訊/團團過世將保留皮毛和骨骼 動物園:可能作成標本
「3次輸入遭否決」團圓來台轟動兩岸 14年誕2幼仔成動物園明星
▼更多精彩影音
★撿屎擦尿到崩潰?益菌寵物尿布墊讓你當個輕鬆狗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