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是台灣僅存的原生種野生貓科動物,因棲地被開發破壞,現在數量已十分稀少。(圖/農委會林務局)
文/政策監督專員 王叡謙
石虎是台灣僅存的原生種野生貓科動物,體型與家貓相仿,特色為眼窩內側白色條紋以及耳後塊斑。因為這種生物的毛皮十分漂亮,過去曾有獵人為了取得毛皮獵捕石虎,再加上棲地被開發破壞,現在數量已十分稀少,於2008年被列為第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延伸閱讀:山野閃靈-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苗栗石虎棲地破壞的議題,因苗栗縣政府規劃在後龍的福祿壽殯葬園區而廣為人知,其中對環境之破壞與程序違反正義之處罄竹難書,幸而在附近居民以及環保團體的努力之下,目前該殯葬園區之環評尚未通過。而台13線三義外環道的環境評估自民國91年啟動,當年並未考慮到當地有石虎生存的問題。但在民國100年 重啟環境評估會議時,便注意到本開發案有破壞保育類動物石虎棲地的疑慮。在生態調查之後,有環評委員便提出暫停開發、增設保護區等等的意見。當時,建設公司曾提出建立生態廊道之做法,但因未有研究證明生態廊道可以有效導引石虎安全通過,無法讓環評委員認同通過。
就在近日,苗栗縣政府針對本開發案提出條件,細看所謂的條件,為在路線南、北兩端各購買十公頃的土地做為生態保育園區。石虎的行蹤一向較難捉摸,之前便 有認為生態廊道不可行的意見,現在竟想以幫石虎「搬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簡直可笑。更何況,公石虎的生活範圍廣達5至6平方公里,相當於500至600 公頃的範圍;母石虎也要1.6至1.8平方公里,相當於160至180公頃的活動領域,縣政府規劃僅僅20的公頃土地,到底想容納幾根石虎毛呢?而這條道 路長8.2公里,總經費52億元,每公里6.3億元的高貴身價,恐怕也需要再度檢視。
棲地被破壞,對石虎來說不僅是家被破壞,也同時減少他們的食物來源,石虎以獵食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蟲類等等動物為生,道路一旦開發,原生地的動物勢必消失或遷移,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食物鏈最頂級的石虎。而石虎的食物,小型哺乳類常帶有未知的傳染病源,石虎消失後若造成一般與人類住家相近的鼠類肆虐,可能帶來新一波的流行病恐慌。不論以生態保育或者民眾的安全而論,人類都不應該再去開發野生動物的棲地。道路開發造成的後果也包括了「路殺石虎」,光是過去兩年,特生中心便有十幾個通報案例。也許十幾個聽起來不多,但是全台現存的石虎不超過五百隻呢!我們從以往的經驗便可得知人類入侵野生動物棲地的後果,為何枉顧這些前車之鑑,執意前行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道路開發對當地交通有所助益,但仔細思考,當地真的需要這條道路嗎?就以往縣政府所提其他改善方式,如禁止路邊停車、規劃停車場再設置接駁 車到常塞車地段等等,都應該是有效的方式。試想,若現在問題是景點道路太狹窄,那不管從那裡開車進來,依舊會塞在同一個地方,甚至會無法吸收新道路的車流量,導致比現行還要嚴重的塞車。人類想要的,只是一條柏油路;石虎需要的,是一條生路。
原文出處:莫讓一條柏油路斷送石虎一條生路
※本文經 關懷生命協會 同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拷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