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飼養蛋雞的「格子籠」容易引發雞隻體弱導致的疾病或感染。(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下同。)
記者邱美婉/綜合報導
農委會近日與養雞協會舉辦了三場「蛋雞友善飼養管理宣導座談會」,邀請台南、屏東、彰化地區農民及有心瞭解的民眾參加,會中除了講解相關驗證內容、流程、低利貸款方案,希望可以積極協助蛋農轉型。
台灣目前仍普遍採用格子籠蛋雞飼養系統,蛋雞缺乏運動容易生病、癱瘓、骨折或死亡。業者為了預防雞群因緊迫而生病、產蛋率下降,往往必須投藥或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這種飼養方式卻早已為歐盟在2012年1月1日基於公眾健康及動物福利等理由所禁用。
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統計,台灣養蛋雞數超過3千600萬隻,每年生產66億顆雞蛋,多數都不是以符合蛋雞動物福利的方式飼養。目前只有約2成(1億6千萬顆),是來自符合動物福利規範的放牧、平飼與豐富籠所飼養的母雞所生產。
▲「自然放牧」除有室內禽舍讓雞產蛋、休息、躲避威脅外,更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讓雞可自由進出,到果園或農地覓食、洗砂浴、奔跑,滿足自然行為與需求。
▲「室內平飼」系統是在禽舍內放置產蛋箱、棲架,提供母雞築巢產蛋,並可在高處歇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強調:「動物過的好不好,絕對影響畜產品質,更關乎人類健康。」她表示,近年許多人畜共通疾病,如禽流感、狂牛症等,都是人類漠視動物需求及福利,改變動物天性所造成的反撲。在三場蛋雞友善飼養管理宣導座談會中,其實很多蛋農也漸漸體認到不當飼養造成品質低落及相關問題,但對轉型及政府輔助計畫內容卻不甚了解,希望藉此機會幫助蛋農轉型投入動物福利雞蛋生產。
雞蛋飼養轉型當然需要資金與短暫的減產過渡期,但陳玉敏主任相信歐盟可以成功一定有其可行性。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呼籲民眾能多多向農家直接訂購保證不會有藥殘、善待辛苦產蛋母雞的「好蛋」。讓願意善待動物,轉型投入動物福利雞蛋生產的蛋農,不要因為好蛋賣不出去、入不敷出等困境,導致人與環境健康、動物福利全盤皆輸!
消費者想選購友善福利雞蛋,可參考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的「市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