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平會理事長林憶珊用《狗媽媽深夜習題 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為「愛媽」們去汙名化,讓大家見識她們如何用正面積極的力量去幫助這群流浪生命。(圖/沈怡帆攝,林憶珊提供,下同。)
記者邱美婉/專題報導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理事長林憶珊,求學時期就以「愛媽」為主題撰寫碩士論文。今年因緣際會終於有機會將這群愛媽的故事出版成書,用《狗媽媽深夜習題 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寫出多年來觀察採訪這群默默為流浪毛孩奮鬥的「愛媽」們,在眾多不友善及誤解的刻板印象中,如何用她們正面積極的力量去幫助這群流浪生命。
「喜歡養狗就帶回家」、「要餵,不要在我這裡餵」、「沒有能力就別做」...... 這些深夜裡、載著一包包飼料,在巷內、橋下餵食著流浪貓犬,費心出力幫流浪動物結紮、送養的愛媽們,往往還要忍受附近居民或社區管理員不友善的驅趕及指責,認為她們是環境髒亂、流浪犬貓繁殖的製造者,但這群默默為流浪生命付出的狗媽媽們,其實正在為台灣流浪動物的共業解決問題,甚至還有像書中所提的南部愛媽「芽芽」,更是在幫不會妥善照顧狗的飼主,改善看門狗受虐情況。
▲愛媽們默默守護流浪動物,卻往往受到社會的誤解及不友善對待。
這群愛媽並非都是愛心氾濫、閒著沒事、自作自受,守著狗園等待他人捐款救援的弱勢苦情角色,其實很多也是有正常工作還邊從事救援,甚至會利用自身力量去改變他人的積極行動者。
住在林口的兩位愛媽「可魯」及「咪咪」,為了讓居民接納流浪狗成為社區犬,她們除了照顧好狗之外,更自動跳出來從事社區服務,避免與居民正面衝突讓狗狗受到傷害,還主動帶領居民認識浪犬,用積極行動宣導動物友善環境觀念,讓流浪狗與社區和平共處;甚至更多愛媽會利用網絡尋找資源,爭取照護經費、訓練好浪犬後再送養,而不是放任龐大且無止境的救援黑洞,拖垮自身的生活品質。
▲愛媽們不全都是等待支援的被動角色,也懂得開始利用網路力量積極幫助流浪動物。
林憶珊希望藉著10位愛媽的故事,為被長期「汙名化」的愛媽們理清社會對她們的各種想像和誤解,能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她們對流浪動物問題的付出。但回歸流浪動物的問題根本,還是社會大眾要有正確的飼養觀念,不是狗一丟問題就解決了;政府更應當責無旁貸正視這些動物福利、做好管制及教育的源頭管理。
畢竟,就像她說的:「水龍頭沒關上,再多的動保團體、愛媽來收拾善後,也是無法真的解決流浪動物問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