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阿河事件」引發民眾對野生動物權益的關心,甚至出現「廢動物園」的聲浪。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訪問時表示,其實在全球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環保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早已公認:動物園的存在對保育而言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只不過像天馬牧場這類的私營機構,容易被民眾誤以為「他們跟動物園是一樣的」,因此阿河事件後開始有人反對動物園。曹先紹說:這會讓全世界有在努力為保育付出的「動物園」感到很受挫。
▲11月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誕生的河馬寶寶跟著媽媽。(圖/取自臺北市立動物園粉絲團)
曹先紹坦承,若要考究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那些動物的來源當然有很多心路歷程,但是「現在的動物園」是扮演什麼角色和功能,才是重要的議題。當野外環境糟糕,野生動物生存受到威脅時,全世界有許多動物園、保護區其實都扮演著「保育功能」,幫助特定的動物族群回到野外,也幫助野外受難的動物暫時有個棲息休養處。例如蒙古野馬曾經一度在野外滅絕,就是在動物園和保護區的幫助下回到沙漠,成為動物保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
曹先紹又說「當然動物園不可能像上帝一樣偉大」,我們都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園內環境或許也沒辦法和野外相比,但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例,不只是開放給遊客來參觀而已,還肩負不少國際物種個體的保育責任,也加入不少國際保育計畫,例如馬達加斯加保育計畫等等,「在全亞洲的動物園當中,臺北市立動物園在保育上的確扮演著領銜角色。」園內也有一個保育區不開放參觀。
人類有時候力量很渺小,我們甚至不能阻止一件開發案,如果喊著「廢動物園」,那要這些棲息地被破壞的動物們去哪裡?曹先紹表示尊重任何聲音,但在國際的觀念裡,「動物園」的存在已經被歷史最悠久也最大的環保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認可,對保育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採訪後記:「阿河事件」激起了國人關注「生命教育」的議題,整體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意識興起。或許我們該重新學習如何分辨優良動物園和不良業者的差別,在帶孩童去參觀前先想一想,要教牠們如何看待動物?學習認識一個生命物種與我們的差別,學習尊重,而非給下一代「可以對牠們為所欲為」的錯誤觀念。
▲ETtoday全體聯合悼念阿河,祝福牠「不再痛了」。(圖/視覺設計王君仁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