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路上撿到烏龜「別急著放回河流」小心害慘牠們!動保處建議先通報

 ▲食蛇龜。(圖/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提供)

▲食蛇龜是臺灣原生龜,牠們不擅長游泳,若放回水池或河流會害了牠們。(圖/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提供)

記者林韋辰/綜合報導

今天(23日)是世界烏龜日,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公布,自113年起至今已救獲130隻烏龜,包括臺灣原生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動保處呼籲,民眾若在路上撿到烏龜,不應隨意將其野放,而應先通報1959動物保護專線或上傳照片至「臺北市政府LINE@」,由專業人員判斷烏龜的種類及適當的野放地點。

動保處表示,從113年1月1日至5月23日,台北市共救獲130隻烏龜,包括常見的寵物龜(如地圖龜、蘇卡達象龜)、外來種巴西龜,以及臺灣原生龜種的食蛇龜。據了解,民眾通報救援烏龜的原因,主要是發現烏龜在馬路上慢速移動,擔心被車輾壓而主動救援,多數民眾不知如何處理,會通報動保處,但仍有民眾選擇自行協助將烏龜移動至安全地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來種巴西龜。(圖/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常見外來種巴西龜,民眾若拾獲請通報動保處,勿自行野放。

不過動保處呼籲,民眾主動協助救援時,務必注意動物習性,動保處曾於4月24日接獲民眾通報,在貓空附近的宮廟看到有人將1隻食蛇龜放進水池裡,由於食蛇龜並不擅長游泳,若隨意將其放入水池,可能會造成危險。當時動保員前往巡查,並未發現食蛇龜蹤影,評估水池可能有上岸的地方,推測食蛇龜已自行離開。

動保處補充,民眾可以透過觀察烏龜腹甲顏色和背甲稜脊來判斷是否為食蛇龜。在野外發現野生動物時,應遵守「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三不原則。若基於安全因素將烏龜撿起,應先撥打1959動物保護專線或上傳照片至「臺北市政府LINE@」,切勿隨意野放或帶回家飼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可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食蛇龜。(圖/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提供)

▲學會分辨食蛇龜的方法,像是牠們的腹甲是全黑,而且有可活動關節。

 ★小編精選特價商品,免加會員,直接下單快速到貨★ 

大罐又便宜 ►衣物徹底洗淨「妙管家抗菌洗衣精4000gx4瓶」限時↘$399

【延伸閱讀】

►同事在倉庫抓到兔猻說「力氣很大!」 帶去動物醫院真相大白

►被拆除聲嚇到!天王星公雞「自己飛下來」獲救 飼主感動大難不死

►遛汪被阿伯問「這狗合成的喔?」 下一句話讓飼主笑噴:好幽默

►貓咪被地震嚇呆「兩眼空洞」脖子無法收 飼主心疼安撫:要收驚了

►幼稚園小姊弟放學回家!手刀衝去「埋頭吸貓」 聞完超滿足:好香

更多精彩影片: 

關鍵字: 烏龜保護台北市動保處救援通報蘇卡達象龜地圖龜食蛇龜野生動物正確救援步驟野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