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貓咪是僅次於鳥類、聲音變化最豐富的寵物動物!(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喵!你家的貓咪是在叫你,還是在抗議?很多貓奴都以為貓咪的叫聲沒有太多意義,但你知道嗎?貓咪其實一直在和你溝通,只是你沒有聽懂!研究顯示,貓咪是僅次於鳥類、聲音變化最豐富的寵物動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喵」和身體發出的「呼嚕嚕」,其實牠們還有多達12種常見聲音,每一種都有不同情緒與意圖,聽懂了,簡直就像是開了語言外掛!
《moderncat》最近就幫大家好好解碼這些貓咪語言,讓貓奴不只聽懂喵星人的心聲,還能秒變「貓語通」!
1. 喵喵叫: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喵~」是貓咪和人類溝通的專屬語言!野貓根本不太用這招,只有家貓才會這麼黏人。通常是要食物、撒嬌,或是想進房間。
但如果是「喵喵喵喵」連發,就有點像在說:「欸!我在說話你有在聽嗎?」而那種長長又哀怨的「喵~嗚~」可能是煩躁或不滿的表現。
2. 高頻喵:貓咪的「緊急按鈕」
如果你聽到一聲超尖銳的「喵!」,請立刻放下手機,因為這種高頻叫聲,可能是貓咪受到驚嚇、疼痛或急著找你,也可能是牠對你說:「我現在!就要!玩!不然我崩潰!」
3. 呼嚕聲:開心還是壓力大?看表情就知道!
這個大家最熟的「呼嚕」通常是快樂時的招牌音效。不過有專家提醒,有時候貓咪焦慮時也會發出這聲音,判斷關鍵在肢體語言,如果耳朵往後、身體緊繃,就代表牠心裡可能不是滋味,負能量滿滿!
4. 啾啾聲、咕嚕聲、噘嘴小叫:牠在叫你看東西!
這些可愛的小聲音,是貓咪像媽媽叫小貓時發出的聲音。牠可能是說:「喂~快來看這個!」或者是,「我現在超開心的啦!」
5. 磨牙聲:喵界的「氣到牙癢癢」
貓咪看到窗外的鳥卻無法撲上去時,就會發出「咯咯咯」的牙齒摩擦聲,簡直就像在說,「氣死我了!那隻鳥我一定抓給你看!」
6. 嘶嘶聲:這不是開玩笑,請保持距離!
像烤牛排發出「嘶~」的聲音,其實是貓咪警告你,「我現在不開心,別惹我!」有時候還會配合拱背、豎毛、瞪人眼、尾巴狂甩等動作,一整個火力全開,這個時候千萬別逗牠們!
7. 嚎叫聲:貓界的低氣壓警報
這種拉長又低沈的叫聲,代表牠在焦慮、不舒服或者遇到敵貓入侵。未結紮的貓咪也會用這招尋找伴侶,有時也會因為寂寞或無聊而「大開演唱會」。
如果家裡突然出現這種聲音,記得先檢查貓咪身體狀況,不過牠也有可能是想讓你知道,「這裡我罩的,你不要讓別的陌生貓咪靠近!」
8. 哀鳴:母貓的召喚術?
「啊~嗚~啊~嗚~」這種像在唱民謠的聲音,是母貓在發情期呼喚公貓、是貓界的「自由戀愛進行曲」,不過聽到這樣的聲音,也是提醒貓拔麻趕快幫寶貝貓咪結紮的警鈴!
9. 尖叫聲:讓人心頭一震的淒厲叫聲
兩隻貓在打架時或交配結束後,常會出現這種令人頭皮發麻的尖叫聲,尤其母貓在交配時會因為生理構造感到疼痛而尖叫,如果不希望家裡的貓咪當上爸爸媽媽,請千萬要記得提早結紮。
10. 吼叫低吼:生氣的高頻版本
通常伴隨嘶嘶聲一起出現,這種聲音意味牠準備迎戰。臉部表情、尾巴動作,通通在發出「不要靠近」的訊號,這時候請放過貓咪,牠們現在只想自己靜靜。
11. 品種有差!話多話少看天生
有些貓天生話超多!像暹羅貓、孟加拉貓、日本短尾貓等亞洲品種,往往超級健談,而波斯貓、俄羅斯藍貓等則安靜優雅。但這也不是絕對,有時也會遇上「沉默的暹羅」或「吵翻天的波斯」。
12. 學會「聽貓說話」,你們會更親密
當貓拔麻了解貓咪每一種聲音的意思,就能更準確掌握牠的情緒與需求。不論是餓了、生病了、撒嬌了、寂寞了還是生氣了,你都能第一時間回應牠,加深你們的親密感情!
了解貓咪的12種語言模式後,從此以後你不再只是貓奴,更是牠們的翻譯員、心理師、也是最懂牠們的家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