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狂啪14小時!專家認證牠們交配太頻繁 繁殖季後全部「精盡慘死」

實習記者陳妙津/綜合報導

澳洲特有種有袋動物「Kalutas」,近日獲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研究團隊證實,雄性Kalutas在繁殖期,為了提高後代存活率會不斷交配、製造更高質量的精子以贏過對手,導致在繁殖期過後,會精盡慘死。

據澳洲《abc新聞網》報導,在西澳大學攻讀生物科學博士學位的海耶斯(Genevieve Hayes),針對澳洲特有種有袋類動物「Kalutas」的極端繁殖行為進行研究。 Kalutas大多生活於乾旱的澳洲西部皮爾布拉(Pilbara)地區,較不為人知,體型和老鼠差不多大,體重約20-40克左右,毛色偏紅棕,模樣呆萌可愛,但在繁殖季過後,便很少人能看見Kalutas的雄性個體。

▲▼Kalutas。(圖/翻攝自YouTube/wazoologis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被人類揪住後頸的Kalutas很生氣,但樣子仍十分可愛。(圖/翻攝自YouTube/wazoologist)

▲▼Kalutas。(圖/翻攝自YouTube/wazoologist)

海耶斯表示,團隊發現在繁殖季前能大量捕獲Kalutas雄性蹤跡,但交配結束後卻幾乎找尋不到,是源於該物種的極端交配習性,因為雌性Kalutas會和多隻雄性交配,一窩8隻幼獸便可能有來自多達3個父親的精子。

為了讓自己能在繁衍後代的戰爭中獲勝,雄Kalutas會使出渾身解數,不斷交配,最長可達14小時,盡量產出品質更好、量更多的精子,好贏過其他對手,也因此雄Kalutas有著和體型不成比例的巨大睪丸,而這對於生存來說相當致命,以至於每每9月繁殖季過後,到11月產下寶寶的2個月間,便有大票雄性會精盡慘死。

海耶斯說,這種肉食性小型有袋動物的壽命不超過一年,等寶寶們在隔年2-3月長大後,又會重新進入成長、繁衍,直到死亡的宿命,而「交配同步死亡」的生物繁衍策略也相當罕見,團隊也能發現這種習性在Kalutas族群中至少進化、演變過2次,雖然極端,但顯然對延續Kalutas群體有正面作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找到天命蜜糖,還現賺2200

延伸影音:

關鍵字: 澳洲Kalutas紐澳要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寵物動物熱門新聞

鐵龍突伸出毛掌拍拍安慰 男爆哭:愛貓回來了

台灣黑熊玉山趴趴走 遇到牠請做2動作

黑狗幫忙拿收據 乖巧遞給媽媽

比貪睡鬧鐘好用 虎斑貓1招成功叫醒女主人

世界最高水牛!185公分「金剛」是隻溫柔巨獸

四比熊回家少一隻 乖等主人來接

調皮小黑貓愛玩頭髮 奴才不得安寧

走失15年貓依偎飼主 幾小時後離世

為什麼小喵咪愛黏著你睡?5大原因讓貓奴的心都融化了!

貓咪呼嚕不只是開心!貓奴必知的喵星人呼嚕密碼

大白狗偷嚼貓尾 被抓包「不嘻嘻」

台東某國中生「丟石塊嚇浪貓」 校方道歉了

比熊妹超黏哥 黃金獵犬滿滿寵溺

鸚鵡見狂震小雞 倒退躲發現在背後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