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國家地理頻道/北極海鸚

海鸚求偶時會互相摩擦碰撞鳥喙,稱之為「互啄」。威爾斯的斯寇莫島上,這對海鸚展示著繁殖季才有的特徵:有溝紋的橘色鳥喙以及明亮的眼圈。

撰文:湯姆‧歐尼爾 Tom O’Neill
攝影:丹尼‧格林 Danny Green

牠們來了:翅膀如劇烈的脈搏般急速鼓動,身體呈一團黑白相間的掠影,鳥喙大得誇張,喙上那一抹橘紅的色彩倏忽閃過。4月將至之際,隨著長相滑稽可愛的北極海鸚現身,空蕩昏暗了好幾個月的峭壁頂端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海鸚共有四種,其中以北極海鸚的體型最小。牠們成群來到英國多山的島嶼及海岸繁殖後代,愈偏僻、愈少人跡、愈沒天敵愈好。這種鳥的學名為Fratercula arctica(「北極小修士」之意,因為牠們頭部的深色羽毛看起來很像僧人的兜帽),沒有人明確知道牠們一年中的其他時間是在哪裡、又是如何度過的。只知道牠們在浩瀚的北方海域某處,獨自飛翔、覓食、隨波漂浮,幾乎沒有人看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啊,但春天就不一樣了。這個季節宛如海鸚的嘉年華會。繁殖是這些鳥兒登陸的唯一理由。牠們變得非常積極於社交,求偶、交配、打架。海鸚群聚大小不一,從美國緬因州的幾百對到冰島的幾萬對都有。北極海鸚的數量估計在2000萬之譜(沒有人真正知道),其中將近一半在冰島,丹尼‧格林拍攝的地點不列顛群島則吸引了總數的大約10%。

每到繁殖季,海鸚的外型就會改變。鳥喙變得更厚、更亮眼,黑色的羽毛換成了白色的,眼睛周圍也出現飾羽,一張臉看起來宛如歌舞伎演員。一旦配對成功(通常跟往年是同一個伴侶),海鸚就會用牠們豔麗的鳥喙和帶蹼的腳掌在鬆軟的地面上挖一個巢穴。

(某些地方的海鸚會在石塊和巨岩之間築巢。)母鳥只產一顆蛋,公鳥和母鳥輪流把蛋放在翅膀底下孵化。牠們也分擔哺育責任,大部分時候都由母鳥外出覓食,叼著滿嘴的魚從水邊疾飛回巢,極力躲避海鷗、賊鷗與其他的空中搶匪。

企鵝群體通常是擁擠、吵鬧、躁動不安的,但海鸚不一樣,牠們的群落大多安靜平和。獵捕海鸚在冰島依然合法,但不列顛群島的海鸚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都不曾遭到獵捕,因此在這裡,這些20公分高的鳥兒顯得格外溫馴,能夠容忍人類訪客。伊恩‧摩里森過去42年來都帶領愛鳥人士前往蘇格蘭的崔士尼屈群島賞鳥,他說他總是會注意到,「與海鸚互動能讓人快樂。我稱之為海鸚療法。」

蘇格蘭崔士尼屈群島的一隻北極海鸚準備降落,為幼雛帶回一餐。海鸚爸媽一天外出覓食的次數可多達八趟,每隻鳥一次可叼回20條以上的魚。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6月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國家地理雜誌北極海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