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仔」秋天正好眠。(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寶寶「圓仔」要求「正名」了!自從出生以來,常有人叫牠「小貓熊」,就像大象的小孩被稱「小象」一樣。但是,「大貓熊」的小孩不能直接叫「小貓熊」,因為小貓熊和大貓熊是不同的物種。
目前大貓熊屬於熊科或大貓熊科,而小貓熊屬於小貓熊科,在分類上雖然被分家了,但是大、小貓熊仍有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歡吃竹子,雖然有大小、黑白彩色之分,但都名為貓熊。
▲這才是小貓熊。(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園方指出,小貓熊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以及緬甸、尼泊爾等地的山區,雖名為小貓熊,但是和大貓熊是完全不同的動物,有人稱小貓熊為「九節狼」,因為尾巴上有許多咖啡色的環。
大貓熊的前爪看似有六指,五指成一排,由特化的腕骨形成第六指(或稱偽拇指)的功能。因此第六指長在腕上,由不同的肌肉控制,可幫助抓牢竹子,加上典型食肉動物的牙齒,再硬的竹子也咬得下去,活像一個壓碎器。大貓熊和小貓熊的頭顱、牙齒、前爪,都因為吃竹子而進化得很接近,連握竹子的模樣都很相像。
▲「圓圓」抱「圓仔」。「圓仔」的第六指明顯。(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大貓熊在長期的進化中,前腕骨的籽骨擴大發展成「偽拇指」,看起來像第六指,但它不是真正的手指。這個「偽拇指」能夠像其他手指一樣靈活獨立運動,這一獨特的適應性進化,使大熊貓能夠更容易握住竹子取食,而小貓熊因為生活環境類似和食性相同,也有和大貓熊相同的偽拇指,這可能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影片】誰才是真正的小貓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