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環島公路上滿滿都是被輾斃的陸蟹屍體。(圖為資料照/取自「四處爬爬走」臉書社團)
文/陳以臻(2018動保寫手營學員)
2018年8月9日,東森新聞到綠島現地採訪,發現有200多隻慘死在車輪底下的抱卵蟹媽媽。在此篇新聞影像下方有兩則民眾的公開留言,第一則說:「有些台灣人也太婦人之仁了,這不過是幾隻螃蟹而已又不是瀕危動物,何必如此大費周章」;第二則:「這樣也可以報,台灣太可愛了。」
關於這些抱卵的蟹媽媽慘遭路殺,真的與我們無關嗎?你可知道什麼是「路殺」?而「路殺社」又是什麼機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什麼是路殺?一般民眾也可以參與調查嗎?
路殺(Roadkill)指的是野生動物在路上被車輛撞擊死亡的現象,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發生在動物身上的車禍。人類的開發,逐漸由平地走向山林,道路是開發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這對野生動物的棲地來說是個非常嚴重的傷害[1]。
▲墾丁保護陸蟹過街降海產卵。(圖為資料照/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陸蟹在農曆7-9月經屏鵝公路下海釋幼,有遊客提問道「陸蟹為何要下海?牠們可以走別條路啊!」人們對生物習性不瞭解,也似乎忘記陸蟹是先住民,如果不是我們開了路、阻斷了牠們繁衍後代的途徑,也不會導致牠們的族群數量減少。
沒有瞭解,就沒有關心;沒有關心,就沒有行動,生命就會沒有希望。 「路殺社」一開始是由特生中心於2011年在facebook平臺上創立的公開社團:「四處爬爬走-路殺社」,是一個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的計畫,讓專業的物種調查不再侷限於研究學者,而是希望藉由公民參與的方式,喚起大眾對於路殺的關注。
截至2018年8月,路殺社社員人數已超過1.4萬,獲得超過121,194筆路殺資料及7,463件野生動物標本。基本成員有來自各方面領域的專家,協助畫logo、繪製統計資料、製作app等,並且也將「路殺」擴大為「路死」,記錄所有非自然因素而在道路或路旁死亡的野生動物,並架設了「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
全民皆可參與科學的社團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化身為柯南。加入路殺社,沒有專業的物種辨識能力也沒關係,當你在路邊發現遭到路殺的野生動物(不包括寵物)時,就拍攝下來、上傳至社團,並註明詳細的時間、地點,就有專業的特生中心人員會進行辨識,並且將資料記錄下來。此外,也能一同參與發掘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提出想法、試驗設計、資料蒐集、分析討論等事項。
▲陸蟹才是先住民。(圖為資料照/翻攝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臉書)
關心路殺,也可以保護人類自己
路殺生物的紀錄與人類有何密切關係呢?我們的糧食、醫藥、衣物、建材等生活所需,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各類的生物,因此生物多樣性之於人類的重要性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大許多。
生物面對人為開發,導致生存環境面臨邊緣效應(edge effect)和棲地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這兩種效應將使生物族群承載量及單位面積上的生物多樣性降低。
「路殺社」的資料大多分布在城市和近郊的淺山地區,並非國家保護的重點區域,大多是普遍認為的「生態已破壞區」,生態資料極度缺乏,路殺社蒐集而來的資料,正好得以彌補了這個研究空缺,其中還不乏特有種、保育類及稀有物種,只可惜紀錄者卻從來沒見過牠們活著的樣子。
2013年7月17日,國內各大媒體新聞焦點、跑馬燈、報紙頭條,全被這樣一個標題佔據:「消失50年的狂犬病重現台灣,致死率幾乎百分百」──狂犬病是人畜共通的致命性病毒感染,目前無特殊治療,平均約發病後1-2週死亡。
而路殺社所蒐集的野生動物路死資料和標本,正是國內狂犬病疫情監控所需檢體的最主要來源,確實在其時發揮不可代替的價值,幫助國家節省鉅額的野外採樣和監控經費,是疫情監控和決策制定的重要依據。
2018年8月1日,農委會林務局公告狂犬病疫情未平,持續禁止犬、貓等哺乳類進入國家森林遊樂區、平地森林園區及拉拉山自然保護區[2]。林務局表示,該段期間陸續發生多起感染狂犬病鼬獾咬傷人的事件,去年(2018)年也曾在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發現兩起染病鼬獾案例,林務局轄管的森林育樂場域截至當時已累計9起鼬獾確認感染狂犬病的案例。顯示狂犬病是否再起波瀾,亟需公民的協助,持續做紀錄與監測。
▲嘉義驚傳毒鳥事件,300多具鳥屍遍佈稻田間。(圖為資料照/記者翁聖勳翻攝)
透過全民的路殺監控,就曾發現食腐清道夫的黑鳶誤食毒老鼠、食榖類的鳩鴿科鳥類及麻雀等而受害。地球村的生物環環相扣,為了增加作物產量而施用老鼠藥與農藥,進一步汙染土地與水資源,最終受汙染的水及農作物,還是被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給吃下肚。
路殺社與動植物防檢疫局及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合作,於2015年開始「農地鳥類中毒事件調查」,透過疑似農地鳥類中毒記錄和檢體採樣的方式,
找出作物與農藥種類危害野生動物之間的關聯性,將做為未來制定國內特定農藥使用規範的依據,降低環境毒害事件之發生。
藉由路殺調查,你也可以愛護生命
行車減速,保護自己也珍惜生命──經由參與路殺紀錄的過程,我們體驗了生命的無常,因此也會時時提醒自己,珍惜生命、也珍惜與我們共存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命。
「路殺社」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成立目標是「改善路死」。藉由大量的資料蒐集,分析路死嚴重的路段、好發季節及受威脅種類,用以改善道路設計或增加廊道、圍籬等設施,以減少野生動物因國內道路開發與車流量日漸增加而造成的直接死亡(roadkill)。
目前國內對路殺的因應措施就是提供生物安全跨越道路的生態工程建設,動物廊道(Animal Corridor)的概念應運而生[3],例如墾丁國家公園設置的陸蟹通道、玉山國家公園的獼猴天橋,陽明山的涵洞型動物通道等等。
▲紫斑蝶飛越高速公路的景像。(圖為資料照/取自高速公路局網站)
在國道3號251k附近,是紫斑蝶穿越的熱點,就架起了防護網,在紫斑蝶尖峰時段,封閉部分車道、橋下放置燈管導引紫斑蝶等,皆有達到動物使用及保護的實證。
路殺社的全民科學和環境教育方面,則是希望大眾能關心生態保育議題,並加入研究,也能用這些案例來教育民眾,讓民眾加了解自己身邊的環境,以及能夠做些什麼來保護在那裡生活的野生動物。
在路殺社持續號召民眾至綠島護蟹過馬路的努力下,雖然2018年8月9日仍約有200多隻的綠島奧氏後相手蟹的蟹媽媽死於車輪下,但與2014年7月21日紀錄的短短50公尺就有2,247隻死亡的數量相比,可謂護蟹有成。
希望民眾赴野外遊玩之餘,也能多多參加當地的生態旅遊行程,認識在地文化,一起愛護生命。
▲除了拍照上傳,想進一步投入的柯南,可協助路殺社採集標本。(圖/路殺社)
路殺社四大宗旨為全民科學、改善路死、環境教育、珍惜生命,去年(2018)並將路殺動物做系統化大調查,將全台劃分為300個樣區,提供給民眾認養監測,每年1、4、7、10月任選1天做調查紀錄。還加入遊蕩犬貓紀錄項目,做為狂犬病防疫、交通安全改善及管理政策制定依據。截至目前尚有樣區未有民眾認養,意者歡迎洽詢路殺社。
珍惜生命、典藏生命,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將一些還很完整的屍體寄至路殺社,提供他們做為防疫監測或製成標本,發揮研究、教育的價值。步驟如下:
1. 拍照:在野外遇見死亡野生動物時,開啟手機GPS定位並拍下焦距清晰照片。
2. 上傳:以「路殺紀錄APP」將照片、日期及經緯度等各項資訊上傳到TaiRON資料庫及臉書社團。
3. 蒐集:將野生動物屍體完整、小心地以雙層夾鏈袋妥善包裝,於包裝載明採集資訊後,再以堅固紙箱或保麗龍盒包裹。
4. 寄送:將包裹以7-11「冷凍宅配」及「貨到付款」方式寄送至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詳標本寄送SOP)
(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https://goo.gl/MyKwZB)
★「動物當代思潮」由台南大學吳宗憲老師召集學者及夥伴所組成。透過各種方式將涉及動保議題的「動物保護學」、政策與法律等,進行跨域討論、交互檢證。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動物當代思潮」臉書、「動物當代思潮論壇」網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