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 完美鹽值就靠這一鍋
  • 0元飛東南亞?這次機票抽很大!
  • 新聞用聽的,解鎖新體驗

農民

「綠色蜥蜴」現身新北!農民嚇:比貓大跑超快 農業局回應了

新北市八里一處竹筍園,今日午後有洪姓農民驚見一隻比貓還大的蜥蜴,疑似是「綠鬣蜥」或「綠水龍」,牠迅速竄逃,來不及拍照留證。

母熊受困陷阱!小熊害怕躲樹上 村民通報救2命「做好事才會有好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3月27日接獲卓溪鄉卓溪村施姓族人通報,巡查苦茶園水路時發現台灣黑熊受困陷阱,便立即透過通報系統通知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順利救援該黑熊,花蓮分署黃群策分署長18日前往部落頒發救..

花蓮遊走黑熊「達古阿里」誘捕成功! 3個月瘦了28公斤

花蓮玉里鎮源城里遊走的台灣黑熊「達古阿里」10日清晨誘捕成功,初步檢查發現,達古阿里體重從野放時的91公斤降至63公斤,明顯瘦弱許多,後肢的傷勢則是原本的傷口磨損,目前已送往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進一步..

「山豬吊」私宰發橫財 專家倡「電圍網」棲地隔離代替血腥捕捉

「山豬吊」是近年淺山丘陵區捕抓野豬等獵物的重要工具,但卻無差別傷及台灣黑熊與石虎等保育類動物,瘸狗問題更是頻傳。專家直言,政府部門為山豬吊「開綠燈」,理由是保護農作物與傳承原住民文化,實際上卻縱容不肖..

屏東新園毛豆園設猛禽棲架拍到紅隼 友善環境鏈邁出第一步

屏東縣新園鄉公所農業課和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所洪孝宇助理教授,以及研究助理王婉儀和新園鄉毛豆產銷班第二班班長方裕原,一起在「新園環境營農專區」內架起兩座猛禽棲架,開啟114年地區友善環境循環鏈第..

最低海拔紀錄!小黑熊花蓮台9線一路奔跑 找媽媽珍貴畫面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近日接獲民眾潘先生通報,在省道台九線舞鶴三民路段發現一對母子台灣黑熊,這是台灣首次有野生黑熊出現在車輛頻繁的省道上,林業保育署籲請用路人行經該路段小心駕駛,也提醒居民注意並配合..

全台「土逗鳥」普查 雲林佔1萬3829隻居冠!

雲林縣野鳥學會攜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昨(19)日舉行一場盛大的小辮鴴(土豆鳥)普查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鳥友志工逾200人參與,此次普查顯示,全國小辮鴴數量約為1萬6029隻,其中雲林縣..

金山香甜地瓜一直被偷吃農民困擾 誘捕到偷竊犯「鼬獾」

新北市動保處接獲金山區農民張小姐通報,家中種植的地瓜數次遭到未知野生動物啃食,三芝動物之家派員協助誘捕到一鼬獾。這位「地瓜大盜」被帶回後,經獸醫檢查後確定健康無虞,隨即將其野放回大自然。

台灣黑熊被狗追!嚇到躲在樹上 見牠離開趕快下樹開溜

花蓮縣卓溪鄉一處果園日前有台灣黑熊闖入,疑因被狗追躲在樹上,直到主人把狗叫回,才趕緊逃走,過程被果園主人拍下。

收養受傷「流浪狗」!他養3年愈長愈大「1天吃1Kg肉」驚覺是野狼

大傻眼!大陸新疆烏魯木齊有一名村民,養了3年的小狗,發現變得古怪,於是報警尋求幫助,結果發現竟是一隻「野狼」。警方提醒,狼是野性難馴的動物,切勿私自飼養,以免發生危險。

石虎受攻擊倖存 研究團隊呼籲:勿放養犬貓!

1隻瘦弱小石虎在果園與農民的貓對峙,狗也在旁觀戰,石虎獲救檢傷發現右髖關節脫臼、右後大腿外側多處咬傷,且採檢驗出犬核酸,是研究團隊首次記錄受犬、貓攻擊倖存小石虎。

養殖場「圍網破損」快修補防候鳥攜病毒 秋冬是禽流感高風險季節

新北市動保處為防止秋冬禽流感高風險季節的跨境傳播,已加強防疫查核作業,並擴大禽場主動監測、環境採樣、禽流感熱區場域清潔消毒。同時也與防檢署基隆分署聯合輔導轄內養禽戶及屠宰場,以確保防疫安全。

遍地鳥屍畫面曝!台東農地驚悚毒鳥事件頻傳 縣府急喊話

近期台東縣內農地發生多起毒鳥事件,對於農業生產及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為確保農作物安全,維護鳥類生存及保護生態環境,台東縣政府呼籲,民眾應採取合法的驅鳥手段,切勿使用毒餌,避免觸法。

台東又見疑似毒鳥案!百隻野鳥喪命 保育人士超痛心

台東池上鄉上周發生了毒鳥事件,造成上百隻野鳥死亡,沒想到今天(19日)台東市郊區的稻田附近,又有近百隻野鳥被民眾發現喪命,現場瀰漫著刺鼻的鳥屍臭味。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創辦人林耿弘心痛呼籲,希望政府能建..

高屏首例通報!黑熊受困「右前掌斷裂」 20餘人救援

日前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附近一處原住民保留地發現有台灣黑熊受困套索,村長通報林保署屏東分署後,分署動員20餘人至現場救援,成功救援黑熊脫困並給予治療,目前黑熊的右前掌因受困套索導致掌股斷裂,但狀況穩定..

橘貓逛賣場慘遭「電扶梯捲入」 痛苦半小時才獲救飼主焦急

大陸上海市有名女飼主帶著愛貓逛街,卻在搭電扶梯時讓貓自行走上階梯,導致貓咪前爪遭捲入,奄奄一息癱倒在地。等待救援期間吸引大批群眾圍觀,最後維修師傅到場才讓貓咪脫困。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