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昀陵(2018年動保寫手營學員)
野生動物與流浪動物衝突的難題
今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收到了比往年更多有關狗攻擊穿山甲的事件。光今年(截至8月)共有15隻穿山甲被狗咬傷,被人們發現送到急救站來。送來的穿山甲,有的雖然少掉部分肢體,但或許還有機會重獲新生;然而有更多被咬的穿山甲,卻只能在野外痛苦地等待死亡……。
穿山甲並非唯一被犬貓攻擊的動物,翻開急救站的統計,有滿滿一長串的病例──被狗攻擊的有懷孕的母山羌、小鼬獾、小白鼻心、麝香貓媽媽、獼猴等一百多隻動物;而被貓攻擊的有領角鴞、白頭翁、台灣藍鵲、台灣野兔等四十多隻動物。同樣的,除了這些被人發現後送來的名單,有更多的傷亡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些案例造成喜歡流浪動物的人以及關心野生動物的人兩方的衝突時有所聞。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同樣喜歡動物的人,要花這麼多精力在內耗上,彼此互相攻擊與厭惡?」除了因為生命經驗的不同,導致資訊傳達不對等之外,對於動物所劃的那條「道德倫理線」的差異,也是造成衝突導火線的原因。
▲今年短時間內有大量穿山甲被狗攻擊。(圖/野生動物急救站)
環境倫理的演進
要討論人類對動物所劃的道德倫理線,必須從倫理對象的擴張講起。歷史學家勒基提出「擴張中的圈子」的概念,人類道德發展是由自己人持續擴張的過程,從自我、家庭、族人,到地區與國家(Nash, 1989),這皆屬「人類中心主義」的範疇之內。接下來,才擴張到「生命中心倫理」,與後續的「生態中心倫理」。
▲倫理對象的擴展(楊冠政,1996)
而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生命經驗不同,使得這條道德線擴展的距離不同,進而導致衝突。舉例來說,有些人的界線劃在人類,因而當浪犬侵害到自己的權利時會毒狗;有些人將線劃在和自己親近的貓咪狗狗,而對浪浪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感到陌生;而有些人那條線到達「生態中心倫理」,希望能關注整個生態圈。
▲表:重要的環境倫理(王從恕,2001)
真的可以劃條道德線嗎?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樣的講法。錢永祥老師於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博群計畫演講時,提到:「彼得辛格認為劃線代表歧視與成見。從人類歷史來看,當人們根據膚色劃線時,代表有色人種的痛苦相對白人來說並不重要;當人們根據性別劃線時,敘述女人的痛苦相對男人來說不重要。」
因此錢老師認為根據物種劃線是無意義的。例如在人與豬中間劃條線,是否就能代表造成豬的痛苦有不同分量嗎呢?並不行。所以並不能在物種間劃線。因此在人造成動物痛苦時,人類從同情與憐憫進入道德判斷,認為這其中有對錯,這就是動物倫理學的關懷所在。
不過從現實案例中,我們仍可發現動物倫理的道德標準線,存在每個人心裡,並隨著國家、宗教、文化、個人經歷等差異,而各有不同。例如在二戰之前,納粹德國即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動物保育法,立法禁止人們對動物任何不必要的傷害。但同時猶太人卻又被列為次等人類,比多數的動物還低等。另一方面,多數歐美國家大啖牛肉,卻譴責食用馬肉或狗肉的國家;而對於印度教或台灣傳統農業社會來說,牛是神聖的動物或工作夥伴,所以不應該吃牛肉。
本次寫手營錢永祥老師的動物倫理課程中,有學員提出「當害蟲(如蚊子、螞蟻與蟑螂等)侵害到居家空間時,是否需考量牠們的動物倫理?」錢教授表示,這是動物倫理的灰色地帶。
他引用了列維納斯的說法。人們的倫理關係,常常建立在於「臉」,對於感覺沒有「臉」的物種,人們較無法理解牠們,也因而比較無法將動物倫理概念放在該物種身上。例如對列維納斯來說,狗是有臉(有表情)的,但不確定蛇是否有,這就是道德線的劃分點。
從以上露易士.皮崔里諾維與列維納斯「臉」的理論,皆能看到對一般大眾來說,人類的道德議題如同勒基所提的「擴張中的圈子」,先將人放在道德中心,接下來是與人親近的動物,再到其他非人的動物,最後才是生態圈。但道德線也因個人生活不同而有所改變。
讓我們一起看見「大家的臉」
▲被浪犬咬斷尾巴的穿山甲。(圖/蔡昀陵)
回到野生動物和流浪動物的衝突,不管是關心流浪動物或關心野生動物的人,相信都希望浪浪們能找到一個永遠的家,而野生動物能夠排除浪浪的威脅,安心地生活在野外。由此可見,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只是方法卻大不相同,要如何讓兩方的歧見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是我們所有人後續需要努力的方向。
▲被人所懼怕的蛇,其實也有萌萌大眼和漂亮的眼線。(圖/蔡昀陵)
另外不僅僅是人類或者是與人類相近的毛小孩們有臉,其他生命如穿山甲、蛇、蚊子等,都有一張張精緻有趣的臉蛋,讓我們一起「看見所有動物的臉」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拓展自己的視野,從生命中心主義踏入生態中心主義,享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享受生態環境的美好吧!
(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https://goo.gl/MyKwZB)
延伸閱讀
1. 朱家安,2015。要保護我們的毛小孩,就開放吃狗肉吧!
2. 哈爾.賀佐格。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
3. 錢永祥,2013。香港中文大學博群計畫
4. 王從恕,2001。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教育月刊,241期
5. 『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王從恕,科學教育月刊_第241 期,民國九十年七月。
6. 洪蘭:為孩子劃出道德那條線
7. 新聞挖挖挖:道德的界線
8. 黃宗慧/從文學謀殺案到現實虐貓案(上):他們為何虐待動物?
★「動物當代思潮」由台南大學吳宗憲老師召集學者及夥伴所組成。透過各種方式將涉及動保議題的「動物保護學」、政策與法律等,進行跨域討論、交互檢證。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動物當代思潮」臉書、「動物當代思潮論壇」網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