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擱淺的雌性柯氏喙鯨。(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花東海岸上周連續發生3起鯨豚擱淺死亡事件,其中一頭喙鯨甚至懷有身孕,體內也有大量人造垃圾。海洋保育署與中華鯨豚協會19日對這頭柯氏喙鯨進行解剖,發現牠的胃裡共有6個塑膠袋、4個麻布袋,還有數團帶狀塑膠和魚線。(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這3起鯨豚擱淺事件分別是13日中午擱淺在花蓮崇德岸際的熱帶斑海豚,15日的母柯氏喙鯨,以及16日台東成功尋獲已經死亡的瑞氏海豚(又稱花紋海豚)。海洋保育署指出,13日擱淺的熱帶斑海豚,體長172公分屬青少年雄性個體,除幼胸鰭及背鰭在岸上遭流浪狗啃咬而有缺損外,外表無其他明顯外傷,胃內有大量未消化食物殘留,並無明確的致死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15日擱淺的雌性柯氏喙鯨身長565公分,外表有幾處被達摩鯊咬傷的傷口,屍體浮腫,除了肝臟沒有明顯肉眼病變,肺部氣管及支氣管有凝血塊,腎臟多處有寄生蟲。進行胃內容物清洗檢查後,發現胃中共有6個塑膠袋、4個麻布袋、硬質塑膠片1塊、數團殘繞在一起顏色粗細不一的帶狀塑膠、2條粗細不一的魚線,以及許多塑膠碎片。
不過,這頭雌性柯氏喙鯨胃內仍有魷魚嘴,推測仍能進食。因為病理檢驗尚未完成,無法直接斷定這隻喙鯨是攝入過多人造垃圾而導致死亡。然而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牠體內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
▲箭頭處為喙鯨胎兒。(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巧合的是,距離台灣不遠的菲律賓16日也發生一起柯氏喙鯨擱淺事件,而且經由研究人員解剖後,同樣在該喙鯨體內發現40公斤的人造垃圾,包括麻布袋、種植用果樹袋、購物塑膠袋等,是菲律賓團隊在鯨豚體內發現最多塑膠數量的一次。
海保署呼籲,從國內及菲律賓的個案來看,海洋廢棄物問題對海洋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危脅,這些塑膠廢棄物與人類的使用行為有高度相關。海保署目前除了請港口管理單位確實督促船員,勿隨意丟棄生活垃圾於海洋外,也於19個臨海縣市成立環保艦隊,鼓勵漁民對自己產生之生活垃圾自我管理,協助清理海上廢棄物攜回岸上處理,也建議各縣市可比照宜蘭縣政府訂定漁船廢棄物清理回收自治條例,落實管理漁船生活廢棄物。除此之外,也提醒國人要保育海洋,可以由自身的減塑行動開始,為了大海的未來,及時採取行動,以避免情況惡化。
▲擱淺現場處理作業。(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第一胃內容物:麻布袋。(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第一胃內容物:麻布袋及種子(右下球體)。(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第二胃內容物:塑膠袋。(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第三胃內容物:塑膠袋。(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讀者迴響